【連網(wǎng)】(徐譽寧 閆玉梅)作為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它展現(xiàn)了冬去春來、辭舊迎新的氣象,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與期待。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沿襲已久的過年風俗也在發(fā)生變化,今天的我們該如何繼承傳統(tǒng),喚回濃濃的年味?從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傳統(tǒng)習俗里的年味”,與您一起,在傳統(tǒng)習俗里探尋濃濃的年味。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年的臘月廿三或者廿四,家家戶戶便開始掃塵,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以此來表達除塵、除舊的意愿。眼下,春節(jié)快到了,不少市民已經(jīng)開始忙著家庭大掃除了。家家戶戶趁此機會洗去家里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準備干干凈凈迎新春。許多市民也在年復一年的“掃塵”中,積攢了不少經(jīng)驗。
這兩天,家住海州區(qū)新浦街道機關社區(qū)的武連兄已經(jīng)開始家中的“掃塵”工作了。今年70歲的武連兄告訴筆者,從她和老伴結婚后,每年臘月她都會進行“掃塵”。幾十年下來,她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掃塵”工序的變遷。
“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掃塵’也變得相對簡單了。”武連兄說,她對以前的“掃房傳統(tǒng)”記憶猶新。
上世紀70年代末,武連兄住的是2間只有20多平方米的平房,一般她會在臘月十六以后選一個好日子開始“掃塵”,最遲不會超過“小年”。每次掃塵,她會帶著3個孩子一起干活。在打掃衛(wèi)生之前,她和孩子們會將家中的床以及桌子等家具搬到屋外,再將掃帚綁在竹竿上,按照先掃屋頂和墻壁、再掃地面的順序打掃衛(wèi)生,最后再將家具擦洗干凈并復位。
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武連兄一家搬進了樓房,上下兩層。因為不方便再搬家具,因此,從那時候起,每次“掃塵”,她只會挪動小件家具。為了不將床鋪弄臟,她會用席子等物品將床鋪蓋上,再開始清掃屋頂和墻壁。
如今,武連兄一家已經(jīng)搬進了商品房。隨著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武連兄雖然保持每年年前“掃塵”的習慣,但是每次“掃塵”,很多習慣也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改變。比如清理屋頂和墻壁,她不再使用掃帚,而是使用更加方便的“雞毛撣”,而且很多去污效果更佳的工具,也加入了進來。
昨日,武連兄和她的孫子一起按照客廳、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的順序進行“掃塵”,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家中的沙發(fā)、茶幾、方桌等小家具,都挪動了位置,進行擦洗后才復位。臥室和客廳的地面,他們也分別用干濕毛巾進行了擦洗。這些年,這些工作在武連兄看來都是特別簡單的,而她認為最難清理的地方是廚房,特別是抽油煙機和灶臺。
“光打掃廚房就用了3個多小時,一共用壞了3個清潔球。”武連兄說,以現(xiàn)在的居住環(huán)境來看,廚房是每年“掃塵”時最費時費力的地方。別看只是打掃衛(wèi)生,但是這里面也是有很多門道的。基于多年的“掃塵”經(jīng)驗,她總結出一套打掃廚房的妙招。
武連兄一邊說,一邊拿出她所準備的工具,棉抹布、鋼絲球等一應俱全。在擦洗抽油煙機時,她先將抽油煙機上噴點去油噴劑,靜置一會后,再泡一小盆洗衣粉水,用干凈的抹布淘洗后,擦拭抽油煙機表面,這樣最容易去油去污。之前有很多油垢的抽油煙機,瞬間變得又亮又干凈。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忙、時間少,都是請家政服務人員幫忙。”武連兄說,雖然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好,但家中傳統(tǒng)的“掃塵”習俗不能丟。她認為,相比讓別人代勞,還是自己動手更有意義、更有樂趣。以前,她的老伴工作很忙,她都是讓3個孩子與她一起“掃塵”。有了孫子后,她又讓孫子參與其中。她希望孩子們將“掃塵”的傳統(tǒng)一直傳承下去。
“等到除夕那天,再將地面拖一遍就好了。”武連兄說,因為距離春節(jié)還有一周,除夕當天,她會再簡單清理一下迎接新年。這幾天,她要和老伴購置年貨,開始包包子、包餃子、做糖餅,等孩子們放假回來與他們一起團聚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