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張 楊)伴隨氣溫降低,貼片式取暖產品“暖寶寶”成為很多市民的“御寒”首選。然而,“暖寶寶”暖人也容易傷人。昨日,記者走訪市東方醫院門診發現,有市民由于“暖寶寶”使用不當,皮膚出現點狀紅斑癥狀。普外科副主任陳兆永提醒,市民不要長時間將“暖寶寶”貼在同一部位,更不能直接貼在皮膚上。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超市發現,“暖寶寶”均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據銷售員介紹,“暖寶寶”對防止凍傷驅寒有很好的效果,在外出時貼上一片就能抵御一天的寒冷。天氣變冷后,“暖寶寶”的銷量開始增加。“‘暖寶寶’上個月還無人問津,這個月已經賣了好幾箱了。”記者了解到,除實體店外,“暖寶寶”的網上銷量更是驚人,某網店月銷量多達23萬筆。
當天,記者詢問了前來就診的張女士,張女士坦言,自己一到冬天手腳就變得冷冰冰的,使用“暖寶寶”這幾年,也的確出現過不適的情況,但都不像這次這么嚴重。“可能是因為襯衣太薄了,等到把‘暖寶寶’揭下來的時候,肚子上紅紅的,有些刺痛,本來沒太在意,可是疼得越來越厲害了,只好來醫院看看。卻被醫生診斷為低溫燙傷。”
為什么“暖寶寶”低溫燙傷的傷情反倒比熱水高溫燙傷的更嚴重?“低溫燙傷不會像高溫燙傷一樣起水泡,但其燙傷程度較深,因此就更加嚴重。”市東方醫院副主任陳兆永告訴記者,入冬以來醫院接到多例低溫燙傷者,其中多數是老人和孩子。“老年人的皮膚神經本來就比較遲鈍,燙傷后往往是看到皮膚出了問題才來就醫,而孩子皮膚稚嫩,特別容易燙傷。”
陳兆永建議,市民使用“暖寶寶”的時間不宜過長。像“暖寶寶”可持續發熱,在同一部位的時間過長,就很有可能引起低溫燙傷。如果不慎被暖寶寶燙傷,應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用冷水沖洗、冰敷等,盡量不要自己隨意涂抹藥膏,謹防傷口感染,更不要試圖自己用針捅破水泡,應及早到燒傷專科就診,明確診斷后,醫生會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另外,陳兆永提醒廣大市民,在嚴冬使用取暖設備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購買“暖寶寶”的時候,應選擇正規產品。在使用時應將其貼在較厚的衣服上,不要與皮膚直接接觸,也不能長時間貼在同一部位,還要選擇透氣的衣服,防止產生熱量不能散發出去而導致的燙傷。此外,糖尿病和血液循環障礙者、皮膚熱敏感性低者以及老年人等不適合使用此類產品,孕婦、嬰幼兒也盡量避免使用。晚上睡覺時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