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徐州開展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視察。兩天內,總書記行程緊湊,內容豐富。
總書記在考察中關注的焦點、詢問的重點和闡述的觀點,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等話語,時時彰顯出一種深厚的人民情懷。
銘記關懷,不負重托。今年以來,徐州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城鄉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大美彭城,流光溢彩;農民群眾,精神抖擻;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身邊好人,弘揚新風……
看得到的文明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完的文明故事在全市流傳。
聚焦振興目標 激揚鄉村新活力
“咚咚,鏘咚鏘……”走進賈汪區馬莊村村委會大院,馬莊農民樂團奏起振奮人心的鼓樂,震天的鑼鼓擊打出了農民的精氣神,展現出了農村的新風貌。原來,馬莊農民樂團正在進行排練,準備籌備一場年度“大戲”。
“我們即將在大運河文化帶沿線開展全國巡演,同時也給我們樂團30周年慶生。”馬莊農民樂團團長孟輝興奮地告訴記者,大家自編自排了系列文藝節目,想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40周年輝煌成就和馬莊文化建設經驗。
“當時在文化禮堂,我們正在排練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快板節目,總書記稱贊我們編得好、演得好,并鼓勵大家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貢獻。”回憶起一年前,習總書記觀看農民樂團排練時的情景,樂團成員們仍記憶猶新。
當時,習總書記還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把習總書記的話牢記心中。今年,馬莊村打造了賈汪區首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百姓名嘴”講述新時代故事,弘揚新時代精神,讓理論宣傳活動更接地氣、凝聚人心,同時開辦了鄉村道德講堂,完善“鄉賢工作室”“大老執”等工作機制,積極培育文明新鄉風。
“村里現在排練的《新時代序曲》《香包情》等節目,不僅演得精彩,還弘揚了主旋律。”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告訴記者,今年,賈汪區委還授予馬莊農民樂團“新時代新思想宣傳隊”旗幟,大家走進社區、街道、學校、企業、軍營,進行了400余場宣講。
在馬莊的示范引領下,目前賈汪各地組建了7支“新時代新思想宣傳隊”分團,由馬莊農民樂團培訓指導編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正以積極健康的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馬莊人驕傲地說,他們有“三寶”:樂團、香包、婆媳好。在文藝宣傳之外,村里還多年堅持評選十佳好媳婦、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家庭。今年,村里又舉辦星級文明家庭掛牌亮戶活動,開展勤儉節約好家庭、尊師重教好家庭等特色評選,常態化開辦鄉村道德講堂,培育文明新風,形成了講道德、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美麗鄉村,既要美在景,更要美在心。
只有牢牢堅守新發展理念,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煥發新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如一的信念和堅守。
按照總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意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等指示要求,今年以來,徐州市深入總結提煉馬莊經驗,多次在馬莊村召開現場會,對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公共文化建設進行部署,同時加強綜合服務中心、文化禮堂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開展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使文明之風勁吹,讓農村變得更美。
傳承紅色基因 共享幸福新生活
70年前的冬天,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大地硝煙彌漫。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以一往無前、決戰決勝的精神,贏得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書寫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州,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習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人民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傳承好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年以來,淮塔管理局始終把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淮塔重要指示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組織實施,全面抓好落實,努力回答好總書記“傳承好紅色基因,把淮海戰役精神發揚光大”的殷切囑托,深入開展搶救性采訪,累計采訪淮海戰役親歷者634人,實現赴臺國民黨老兵采訪零的突破,為開展歷史研究和社會教育提供了鮮活素材。
“我們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最終要落到以教育現代人為目的,充分利用收集來的各種資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把紅色革命精神繼續傳揚下去。”淮塔管理局局長蔣越鋒說。
對此,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陵園堅持把紅色場館建設管理好、把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發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歷史遺址遺跡保護更加有力,城市紅色文化名片更加閃亮。
紅色基因的傳承、紅色文化的弘揚,也不斷滋養著徐州人民共筑文明之城。
漫步徐州街頭,斑馬線潔白醒目,游人如織、車來車往,盡管有的地方沒有信號燈,但每每有路人過斑馬線,來往車輛會自覺減速停下,揮手示意行人先過,而行人也都加快步伐,穿過馬路,一切秩序井然。
“禮讓斑馬線”成為了徐州文明城市創建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徐州全市上下創文明城、做文明人、享文明果的成效之一。不僅如此,徐州將每個月的11日確定為“文明排隊推動日”,在全社會掀起“我排隊 我文明 我快樂”的文明排隊活動,意在通過排隊推動日逐步強化市民規則意識,提升文明素養。
“如果我們在排隊時都能互相謙讓,遵守秩序,那么我們的城市將更加文明、更加美麗。”市民劉女士表示,一件小事既體現一個人的素養,更彰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低,大家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文明創建貢獻力量。
關愛他人,奉獻社會,豐富自己,在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下,徐州兒女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文明創建的洪流之中,用實際行動成為了文明風尚的傳播者、文明禮儀的倡導者、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交通的維護者、文明創建的參與者,為徐州城市文明匯聚了無窮力量。
提升道德內涵 培育文明新風尚
文明之花的不斷綻放,必有道德沃土的滋養培育。
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徐州市圍繞建設道德風尚高地總目標,堅持核心價值引領,凝聚道德力量,以培樹典型為重點,以搭建載體為抓手,以健全機制為保障,著力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不斷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
10月31日上午,10月“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連云港市舉行。來自徐州的劉明、讓紅玲夫婦當選10月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撫養流浪男孩9年,并幫助他找到親人,這對平凡夫妻的大愛之舉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道德建設群星閃耀,凡人善舉新風撲面。
近年來,徐州圍繞中央文明辦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創新身邊好人培樹機制、宣傳機制和激勵幫扶機制,積極打造好人文化品牌,樹立道德新標桿,涌現出一大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模范人物,先進典型事跡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全市共有3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4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4人獲省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稱號,108人(組)當選“中國好人”,156人(組)當選“江蘇好人”;全市還累計評選出各級各類好人約2.4萬人。
美德善行,就像一場文明的洗禮,感染和熏陶著每一名市民,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加入到了志愿服務行列,百萬志愿者活躍在徐州的大街小巷,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雪中送炭,而且影響、改變著許多人,使之變得熱情、陽光、積極、樂于助人。
在徐州,文明的積淀,取決于每一位市民,還包括每一個青少年。
近年來,徐州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開展進社區、進家庭、進公共文化場所、進校外實踐基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等活動,拓展我市在未成年人群體中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時間和空間,引導未成年人從小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
在文明之風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把良好的禮儀風貌帶出校園、帶進家庭、帶向社會,他們所感染和帶動的,不光是數百萬個家庭當下的幸福底色,更是未來徐州文明的鮮活模樣。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過去一年,徐州堅持核心價值引領,凝聚道德力量,不斷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以實際行動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
面向未來,1000萬彭城兒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不斷增強好人文化建設在城鄉的影響力、帶動力,進一步提升精神風貌和思想素質,努力把好人精神熔鑄到城市血脈之中,使好人文化成為文明徐州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