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袁春梅 江榮 陳關巧 文/圖)市第一人民醫院4號樓,22層血液科,走廊最西側的探視區里,闞民政攥著手,眼睛緊盯著監控電腦屏幕,這是兩個多月來,他和10歲女兒離得最近的時候。
為了救婷婷,孩子的母親袁小香配型成功,9月27日進行了骨髓移植。但是排斥反應強烈,孩子相繼出現腸道、肝臟、膀胱的嚴重排斥并發癥。雖然不能進隔離室給孩子鼓勁,但是闞民政相信,只要他在醫院待著,就是跟女兒在一起,希望給孩子更多的力量,勇敢地活下去。
父親步行十個小時趕車回家
2016年5月19日下午,闞民政像往常一樣在貴州一家煤礦井下挖煤,下午收工后闞民政沖完澡回到住處,這才發現手機上有十幾個妻子打來的未接來電。
“肯定出事了!”闞民政心頭一緊。打通電話,那頭傳來妻子的哭聲,“你趕緊回家吧,孩子病了,白血病。”當時已經到了下午5點多,因為闞民政所在的煤礦在深山,過了下午4點基本就沒有出山的車了。闞民政一下子懵了,他帶著身上僅有的400元錢,邁開腿就往40公里開外的安順汽車站跑去。
不吃不喝、近十個小時,一直跑到凌晨兩點多鐘,闞民政才遇到了一位熱心的司機,將其帶到車站。經過一整天的顛簸后,直到5月21日下午,闞民政才趕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婷婷的母親袁小香說,5月初,孩子的身上開始出現瘀青、紅點子,持續高燒。5月19日上午,袁小香帶著孩子在縣城醫院檢查,說是白血病。隨后,袁小香帶著婷婷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
檢查的結果很不好,當時婷婷血象白細胞已經超過10萬,屬于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2型高危組,醫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療。
為救女兒媽媽成功移植骨髓
婷婷一家住在東海縣青湖鎮闞朱州村,家庭經濟情況很一般,家中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哥哥職高畢業,今年剛剛去蘇州一家工廠打工,弟弟今年才兩歲多。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闞民政一個人在外地打工。
由于化療的效果并不好,醫生建議骨髓移植。從骨髓庫尋找配型相合的非血緣關系供者存在一定難度,而且費用也更高。為了救婷婷,孩子的家人紛紛來配型,最終只有孩子的母親跟婷婷能夠匹配。
“到底移不移植骨髓,我們夫妻倆哭了好幾天。”闞民政和袁小香都知道,移植后治愈率只有40%到50%,而且前后費用也得好幾十萬,對于他們這樣的農村家庭來說,確實拿不出這么多錢。最后,夫妻倆商量,賣掉農村的房子,東拼西湊籌集費用。在蘇州打工的哥哥每個月只給自己留兩百元的吃飯錢,其余的錢全寄回家給妹妹治病。
9月27日,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移植病房,血液科主任趙利東為婷婷輸入其母親的骨髓,完成了母供女單倍型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
遇嚴重排斥反應家人揪心
骨髓移植成功,婷婷是幸運的,但是命運之神似乎要給這個堅強的孩子更多的考驗。移植后,婷婷相繼出現腸道、肝臟、膀胱的嚴重排斥并發癥,腹痛腹瀉伴尿痛。
反復的拉肚子,婷婷的腸胃徹底崩潰,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孩子滴水不沾,全靠靜脈營養及白蛋白維持營養。因為住在血液凈化移植艙內,只有10歲的婷婷更多的時候只能自己面對。“先前給了孩子一個手機,我們可以視頻電話,但是后來孩子排斥反應重的時候,打電話孩子都不接。”在探視區,袁小香跟我們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直瞄著監控電腦屏幕,就跟孩子在眼前一樣,她需要時刻注意著。
監控畫面中,我們看到婷婷的臉很腫,頭發也都掉光了,孩子安靜地躺著,看著扎針的小手。
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闞民政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個極其簡陋的房子,每個月房租400多元。“前幾天孩子只能喝米湯,一次才50毫升,現在已經能吃點米粒了,醫生說可以放點菜葉、放點鹽了。”袁小香告訴我們。
雖然后面抗感染的路還很長,但是看著孩子開始能進食,一直在監控室等待的闞民政總算是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