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譽(yù)寧 王婷婷
【連網(wǎng)】 昨日一大早,家住新浦街道萬潤社區(qū)的金玉霞出門前,打開衣櫥從各式各樣的衣服中,選了一件黑色與墨綠色相間的外套和一件墨綠色的羊毛衫穿在了身上。站在鏡子前,她給這套衣服搭配了一雙黑色高跟鞋。為了提亮膚色,她還為自己系上了一條玫紅色的絲巾。搭配妥當(dāng)后,她才開心地出了門。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金玉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穿著打扮也越來越時尚。從過去只能穿母親手縫的樸素衣服,到如今每個季節(jié)都擁有各式各樣的衣服,還要講究服裝面料、款式等。金玉霞身上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折射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港城人民生水平的提升與變遷。
今年71歲的金玉霞,回憶起兒時的生活,覺得她的母親真不容易。“我們小時候,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一樣,沒有這些款式多樣的衣服穿,都是母親給我們做的衣服,每個季節(jié)基本上就一套衣服,所以那時候衣服容易穿壞,因?yàn)闆]有換洗的衣服。”金玉霞說,從她記事起,家里的經(jīng)濟(jì)條件不好,加上兄弟姊妹8個,父母根本沒有能力為每個孩子買新衣服穿。為了省錢,姊妹8人的衣服,都是她的母親親手制作。金玉霞的母親白天拉板車賺錢,晚上抽空幫幾個孩子做衣服。冬天縫制棉襖,夏天縫制薄衫。因?yàn)闆]有錢扯足夠的布,每當(dāng)冬去春來,母親就把棉襖里的棉花掏出來,再改制成春秋季衣服。
“兒時的我們都盼著過年。”金玉霞說,雖然過年也沒有新衣服穿,但是他們姊妹幾個還是喜歡過年,因?yàn)槟赣H每年除夕的晚上都不睡覺,會為孩子們每人做一雙新鞋子。那時候最興奮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起來能夠穿上母親做的新鞋子。每年最冷的時候,母親還會請鄰居一個老太太幫忙,從屋前屋后摘下蘆葦花編織暖融融的棉鞋,并在鞋底固定上木頭,下雨下雪的時候穿著又暖和又防水。現(xiàn)在回憶起來,這些鞋子都凝聚了母親偉大的愛,令其感動。
“老大穿小了給老二,老二穿小了再給老三,家家戶戶都是這樣。”金玉霞說,當(dāng)時他們家5個男孩、3個女孩,男孩之間的衣服輪流穿,而在3個女孩中,金玉霞也會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那時候,衣服即使破舊了,她的母親也會想盡辦法將衣服修補(bǔ)一下繼續(xù)穿,身上有補(bǔ)丁是很正常的事情。“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bǔ)補(bǔ)又三年。”
金玉霞18歲的時候參加了工作。回憶起剛上班的情景,金玉霞忍不住笑了起來。因?yàn)闆]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穿去上班,無奈之下,金玉霞買了一件大粗布的衣服穿著上班了。現(xiàn)在想一想,那件衣服真的不好看,穿在身上也不是很舒服。在金玉霞的印象中,第一次穿上還算體面的衣服,竟然一直要到結(jié)婚的時候。她給自己做了一件緞子紅棉襖和一條藍(lán)褲子,那是當(dāng)時新娘子比較流行的打扮。
上世紀(jì)70年代,金玉霞的三個孩子先后出生。雖然家庭負(fù)擔(dān)變重,但是金玉霞比較勤儉持家,在她的用心經(jīng)營下,他們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上世紀(jì)70年代末的一個冬天,金玉霞買了一件當(dāng)時比較流行的藍(lán)色駝絨內(nèi)里的大衣,這是她人生中擁有的第一件大衣。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穿著也迎來了變化。走在港城大街小巷,經(jīng)常看到一些年輕男女燙著大波浪頭發(fā),穿著大喇叭褲。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起路來“咯噔”響。那段時間,金玉霞也買了一件黑色兔毛的衣服,穿在身上又保暖又洋氣。
時至今日,服裝的款式和品牌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設(shè)計(jì)也分外新穎。從服裝店再到網(wǎng)絡(luò)電商購物平臺,人們買衣服的選擇越來越多,金玉霞對自己著裝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年過七旬,她依舊有著年輕的心態(tài)。“我這個年紀(jì),既要保暖也要好看。”金玉霞說,如今,女兒和兒媳婦都很孝順,特別是兒媳婦經(jīng)常給她買時尚好看的衣服,前幾年還給她買了兩件皮草、一雙黑色高跟鞋,暖和又好看。“這要是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金玉霞感慨的語氣中透露著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