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開林 孫子安) 從船上卸下到裝上火車,前后不到15分鐘,國際過境集裝箱作業完全實現了“零等待”。昨日上午9時,4臺集卡車魚貫駛入連云港港27號泊位,一個個帶有“中鐵集”字樣的集裝箱從外貿貨輪上依次卸到車上,并快速短倒至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裝車線,由中哈物流公司負責將其吊裝到75170次列車上,并于當晚發往二連浩特口岸方向。
這是連云港港口在自貿區框架下,首次在國際過境集裝箱業務上嘗試“船車(站)直取”模式,也是首次在“連云港-二連浩特”國際班列新通道上應用這一創新模式。據測算,每個集裝箱可節約費用60%左右,過境時間由原來4天以上縮短至1天以內,效率提升了75%。
“這些集裝箱從日本大阪港發出,主要裝載的是舊汽車,目前要經連云港過境發往二連浩特,終點站是蒙古烏蘭巴托市。”連云港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國際營銷部經理王貴佳介紹,為了加快過境轉關效率,今年以來,連云港港口同海關、鐵路等部門圍繞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積極探索國際班列一體化運營模式,通過集中前置理貨、海關、鐵路各環節手續,大大提高了過境效率。
按照以往模式,船舶靠泊后,卸下的集裝箱需要在碼頭落場,接著辦理理貨、海關、鐵路等系列流水申報手續,然后裝車轉運至中哈物流基地,等待空車配送。眼下,船舶在進入錨地時便可開始申報流程,船舶抵港后,直接卸船分流至中哈物流基地裝火車發往境外,各類手續辦理實現了由“串聯”到“并聯”的改變,也帶來了效率、成本“一升一降”的“蛻變”。
這一創新模式吸引國內外客戶紛紛來連云港開展國際過境集裝箱業務。據了解,這些中鐵集裝箱最早從國內發出,正是看好連云港港“船車(站)直取”模式,才首選在連云港下海出口日本,在海外經過“一卸一裝”之后,如今再次回到鐵路,搭乘連云港中歐班列出口境外,在完成集裝箱全程物流的同時,也構建了國際物流大循環格局。新模式有助于完善提升連云港港陸海聯運新功能,促進國際班列一體化運營、高效穩定增長。據統計,連云港中歐班列一季度累計完成188列、裝卸作業15428標箱,同比增長68.8%,其中國際中轉出口完成7050標箱、同比增長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