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懷詩 通訊員 邵沛源 徐世田 王譽菲)日前,在連云港海州工業園的聯宇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口罩加工、分揀、包裝,這里所產出的口罩,每天有30萬只投放市場。聯宇醫療器械原本是一家生產粉霧劑給藥器的廠家,疫情暴發后,企業為支持國家防疫工作,決定轉產口罩。“我們的工人從搬運幾十噸的原料到設備安裝調試再到試生產,每天最長連續工作14個小時,最終保證了設備的正常生產。園區管委會對我們也非常關心,主動幫助我們協調解決生產中面臨的資金等各種難題,目前,我們不僅能夠滿足本地防控需求,也順利實現了新業務的開拓。”公司負責人張杰說。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許多企業沒有現金儲備來抵御風險,需要大量現金流支付員工工資、租金場地費,而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問題。疫情發生之后,海州區通過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助力復工復產,采取“互聯網+政策+用工+融資”服務模式,為中小企業量身制定優惠舉措,最大限度整合服務資源,通過技術指導促復工、綠色通道保復工、后勤服務助復工、強化監管護復工等舉措,助力企業開足馬力搞生產。目前,該區已先后撥付3000萬元用于后勤保障及企業專項補助。同時積極為企業搭建融資線上服務平臺,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在現行利率基礎上降低0.5%的專屬優惠。
在這次疫情中,入駐海州經濟開發區昊海智匯谷的連云港新絲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僅通過園區星級服務平臺完成了“自救”,還通過科技型企業自身優勢,幫助本地解決“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等問題,不到1個月時間,幫助100多位農戶銷售積壓滯銷農產品6.3噸,總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同時,企業還推出數字物業———海州區小區居民進出登記系統,居民通過掃碼出入,利用數據分析,讓小區進出管理更輕松。“園區孵化器不僅為我們減免費用,還在科技項目、科技信息、人才吸收等方面提供資源共享服務,為我們掃除了發展過程中的‘攔路虎’。”新思路公司負責人浦亞說。
類似這樣的星級服務平臺在海州共有14個。為應對疫情,海州區依托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廣泛調研疫情對各孵化載體及入駐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影響,倡導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結合自身條件,為入駐企業減免租金、物業費、服務費等費用,為企業提供復工指導、法律援助、稅務籌劃等高效服務,同時還聯合各大專院校、中介機構和企業具有較高經濟管理或企業管理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企業做好投資信息咨詢、新上項目論證等,以實際行動推動在孵企業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