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疫”去春來,萬物競開。一組數據,展現出海州經濟開發區復工復產的硬核成績:截至4月初,已有479家企業復工復產,復工人數17212人,80家規模以上企業全面復工。正大天晴、康達智、遠洋流體等標桿性企業生產“拉滿弓”,各工地現場熱火朝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強勢復工復產背后,是海州經濟開發區在繼續做好防疫前提下,按下復工復產、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快進鍵”,全面跑出開局即沖刺的加速度,把損失的時間搶回來,把失去的產能補上來,努力實現滿產達效。放眼全年,海州經濟開發區咬住目標不變,任務不減,要求不松。搶抓機遇、轉危為機,加快兌現各項幫扶政策,全力以赴奪取“雙勝利”。
滿血復活
讓工地廠房“熱”起來
緊迫感和責任感,讓海州經濟開發區上下時不我待,拿出非常干勁,貢獻非常力量。開發區把服務保障落實、落細,實行“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模式,組織各級干部深入疫情防控、企業、項目“三個一線”駐點包掛服務,落實包掛領導、重大辦成員、區機關抽調人員及項目責任單位負責人“群團負責制”,建立健全一個企業(項目)、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工作方案的“三個一”全流程不間斷跟蹤服務,積極保障企業快速回歸正常軌道,加足馬力恢復生產。
在海州經濟開發區的遠洋流體裝卸設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智能裝卸臂進行調試,待設備調整到最好的使用狀態后,便可發貨出廠。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復工已有一個月,目前生產條線的工人已基本全部到崗,產能也幾乎完全恢復,月產值近2000萬元。“現在接到的訂單國內國外都有,國外主要來自越南、印度等地。從數量來看,上半年訂單較為充足,我們也在開足馬力生產,確保按時交付。”該負責人說,后續企業將有序安排營銷人員外出開拓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而位于海州工業園的正大天晴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整體產能于3月上旬已完全恢復,目前各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正在加快生產抗感染等類別的藥品。“我們這條包裝聯動生產線負責好幾個產品的包裝,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是其中一種。為了提高效率,生產線啟動的時候我們就同步啟用了全自動裝箱碼垛機,其裝箱能力相當于三四個人的工作量。目前包裝聯動生產線上的11名工作人員全部到崗。”該生產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
“時間不等人,我們年初制定的目標不能變,現在是能做多少就多少,一定能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海州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賀貴才介紹,為加快企業恢復生產,海州區將進一步簡化復工復產審批條件,將復工復產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企業按規定做好防疫、達到復工復產條件,提交備案信息后,即可組織復工復產。同時,不斷加大對復工復產企業的幫扶力度,對有復工復產意愿的企業存在復產困難需要幫助的,切實加大幫扶力度,促進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創新求變
讓發展“跑”起來
面對疫情考驗,海州開發區快速應變,危中尋機,用創新助力開啟發展新引擎。
作為一家高精密技術企業,康達智十分注重技術改造,通過有效的“技改”,讓手機攝像頭生產提質增效。“園區針對二期項目建設給予了全額出資代建,共扶持1.3785億元,保障項目快速竣工達效。公司投資了6億元,實施了1.2億枚手機攝像頭技改項目,產能由原來的6000萬枚手機攝像頭,提升為年產1.8億枚手機攝像頭。最近,我們又利用原有廠房,對已有272臺套設備進行改造,并新采購智能化成型機、剪切機、組裝機等設備23臺套,通過先進的智能化成型、剪切、鍍膜、組裝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可實現年產1300萬像素手機廣角攝像頭5000萬枚。目前,我們已經恢復產能80%以上,將在今年利用更多的創新產品去開拓新的市場。”企業負責人戴興帥介紹。
這只是海州經濟開發區以創新開啟產業蝶變的一個縮影。自幾大工業園區合并以來,海州經濟開發區激流勇進、腳踏實地、創業創新,書寫了屬于這座年輕園區的光榮與夢想。鳳凰涅槃需要經歷陣痛,浴火重生迎來生機煥然,在時間的回旋中,這個年輕的園區逐漸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產業蝶變之路。
創新,讓海州經濟開發區多家企業面對疫情胸有成竹。不久前,海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正大天晴海州生物藥物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舉行簽約儀式,該項目計劃投資15.8億元……“正大天晴目前在產的藥品,幾乎都是創新藥和高技術壁壘的仿制藥,我們深切地感到唯有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正大天晴總裁王善春深有感觸,正大天晴成立之初就將創新刻入企業靈魂中,并一直唯創新是舉。
“目前,僅海州經濟開發區海州工業園圍繞醫藥健康、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四大主導產業制定發展戰略,擁有工業企業1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企業4家,引進培育了鷹游紡機、天明機械、遠洋流體、正大天晴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海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虹對園區的產業發展如數家珍。
政策扶持
讓企業“活”起來
“很感謝海州開發區海州工業園的駐廠員們幫助我們企業,不僅僅是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還幫助我們恢復正常生產,解決我們無法完成訂單的困擾,現在公司已恢復90%產能……”3月5日,天田企業負責人將感謝信送到海州工業園工作人員的手中。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為幫助他們緩解生產經營困難,海州區出臺了涵蓋防疫物資保障、勞動用工支持、稅費租金減免等內容的福企惠民應急扶持政策,工信、應急、科技等多部門靶向施策、積極作為,千方百計讓政策精準滴灌,用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加快財政資金撥付進度,海州區向正大天晴、鷹游紡機、連瑞新材料等126家企業共撥付專項補助資金1084萬元,用于開拓國際市場、出口信用保險和基地建設等。為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視媒體等線上渠道,為120家用工企業提供網上招聘服務,發布招聘崗位4620個,網上求職7440人,達成就業意向512人。開展用工監測的復工企業65家。監測企業復工后用工總量為26785,其中跨設區市流動就業人數為131人。”海州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個個復工“大禮包”為海州區企業強信心、增動力。在連云港金典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口罩加工、分揀、包裝,這里所產出的口罩,每天投放市場30萬只。這家紡織企業從做出項目轉產決定到復工,僅用3天時間就建成了日產能達30萬只以上的生產線。而這背后,是政府援企政策全力支持。“政府不僅幫我們解決融資難題,還及時協調幫助出具相關資質證明,使企業能盡快為社會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鷹游紡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燕說。
“政府福企惠民政策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企業技改升級,幫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生產經營困難。”海州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是海州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和‘三區兩城’建設的決戰之年,海州經濟開發區作為海州區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主戰場、主陣地,將聚焦市委‘八個決戰決勝’、區委‘八個聚力沖刺’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積極消除疫情影響,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海州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賀貴才坦言。
(劉晶卉 于翔 王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