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江榮 朱立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與新冠肺炎病人面對面,卻與惡魔病毒直接“交手”。他們就是連云港市一院檢驗科分子實驗室的醫生們。楊晉和張歡歡就是其中的成員。
■ 楊晉
扎在實驗室 睡在辦公室
從大年二十九開始,連云港市一院檢驗科主任楊晉一直在發熱門診指導抽血化驗。早一點檢測核酸明確病例,早一點正確處理病人,早一點防控病情蔓延。為此,楊晉積極著手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試劑耗材的訂購,到高壓鍋的轉運,再到實驗條件的建立。
核酸,是病毒本身的一種蛋白成分,檢測它,就意味著直面病毒。隨著逐漸增多的發熱、疑似患者需要確診,楊晉帶著檢驗科分子實驗室的勇士們從頭“武裝”到腳,防護服、護目鏡、帽子、口罩、鞋套、手套等一件不落,早上8時30分進入實驗室,一直要到中午1點左右才能出來吃午飯。
從開始核酸檢測至今,楊晉一直待在實驗室,晚上也睡在辦公室。“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我們家從大年三十到今天,就沒有吃過一次團圓飯,3個小孩天天囔囔著想爸爸。”楊晉的愛人金媛說。
金媛是連云港市一院的一名心外科醫生,在醫院發起招募醫生到發熱門診坐診時,她也第一時間報名了。面對丈夫的繁忙和危險,身為醫務人員的她表示:“在這種時刻,我很理解并全力支持,做好后方保障,讓他無后顧之憂地戰斗。”
每天見不到可愛的雙胞胎女兒,楊晉心里也很難受,但是他說:“我是一名黨員,是檢驗科負責人,我必須沖在前面。”
張歡歡:直面新冠病毒
都說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愛美的女士都會把自己的雙手保護得好好的,而連云港市一院檢驗師張歡歡的雙手因為每天消毒浸泡,整天戴著橡膠手套實驗,被腐蝕得起了血紅小點。
春節前夕,本來打算回安徽老家過年的張歡歡,在接到疫情通知后,立即改變回家計劃,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和科主任楊晉進入實驗室進行預實驗。
每一批實驗,從實驗環境準備、個人防護、實驗擴增、結果分析、廢棄物處理、實驗室的消毒都必須十分謹慎,不能有半點掉以輕心。最危險的新冠病毒核酸提取,不但要求細致而豐富的工作經驗,還必須要有足夠的耐性,因為必須維持一個姿勢一個多小時。
生化儀、血球儀、顯微鏡……不少人認為檢驗科人員只與儀器打交道,卻不知道在各種儀器運轉過程中會產生氣溶膠,而這種氣溶膠就是對檢驗人員最大的威脅,稍不注意這種氣溶膠就會通過呼吸道讓人感染病毒。所以核酸檢測時,必須進行三級生物防護,每次進入實驗室時,必須同時戴2個口罩,其中的一個口罩必須是N95口罩,眼部防護先是防護鏡、然后再戴防護面具,防護衣等等,層層防護才能進去。
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后,在實驗間里要待上七八個小時,每一次實驗結束,張歡歡都是一身疲憊地走出實驗室,布滿汗水的臉上是防護面罩深深的壓痕,嘴唇因長時間缺水而干裂起皮,脫下層層隔離衣后衣服已經濕透,雙手也因長期高濃度的消毒液浸泡腐蝕而粗糙不已……
“沒什么好說的,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換好衣服的張歡歡擺擺手,緩緩離開,只留下一個疲憊而又堅定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