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楊濟澤 徐譽寧 南海 梁龍峰
他從小體弱多病,讀到小學三年級便因病輟學;2013年,他眼看著家門口矗立起了一所由蘇州和連云港合力援建的蘇港中學,他的內心莫名涌起了一陣激動;今年春天,他看到就讀于蘇港中學高三年級的女兒,每天帶著收獲知識的滿足表情回到家中,那份感激之情再也抑制不住……
(李志遠在給連云港市委和連云港市政府獻錦旗)
李志遠,這位39歲的新疆霍爾果斯市回族漢子收拾好行囊,心懷對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的感激之情,帶上兩面分別要獻給連云港市委和連云港市政府的鮮紅錦旗,一個人、兩匹馬,踏上了萬里感恩之旅……
不遠萬里趕路,只為當面說一句謝謝
“我叫李志遠,來自新疆霍爾果斯市,謝謝你們援建的蘇港中學,讓我的女兒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今年順利考上了大學,現在我的兒子也在你們所援建的幼兒園上學,你們的援建給我們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昨日,在連云港市政府南門廣場上,來自霍爾果斯市莫乎爾片區開干社區的李志遠,把一路上默念了無數遍的感謝話語,親口說了出來。
(李志遠在騎行途中)
懷著激動的心情,李志遠雙手捧著,分別將兩面寫著“援疆大愛真偉業創邊陲新貌 天山男兒騎行萬里感恩呈謝”以及“援建蘇港中學造福邊疆人民 牧民單騎萬里感恩援建深情”的錦旗,先后交到了連云港市委和連云港市政府相關人員的手中,表達他的感謝之情。
為了能當面說出這句感謝,今年4月27日,李志遠從新疆霍爾果斯騎馬出發,歷時144天,行程超過5000公里,一路上歷盡辛苦,終于在9月17日下午順利抵達連云港。
(連云港交警為李志遠引路)
“當年因為條件限制,我和兩個弟弟文化水平都不高。女兒考上大學,對我乃至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李志遠告訴筆者,因為沒有文化,這些年自己沒少吃虧:種地時,農藥的配方看不懂;承包土地時,承包合同不會寫甚至看不懂……一樁樁因為缺少文化受的委屈,像一根根刺一樣,深深地扎在了李志遠的心中。
當女兒成為蘇港中學的學生后,李志遠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女兒在連云港支教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成績不錯。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的女兒順利考上大學,成為李家三代人中的第一個大學生。
“其實在去年,我就有到連云港送錦旗表達謝意的打算,只是因為當時身體不好未能成行。”李志遠說,今年4月,李志遠一切準備就緒,便收拾行囊、跨上馬匹踏上了路途。
從霍爾果斯到連云港,即便駕車沿著高速公路,行程也要超過4000公里,但因為馬不能上高速公路,一路上,李志遠為了照顧馬,只能走國道、在郊區扎帳篷。
一個人、兩匹馬,從新疆到甘肅、陜西、河南,直至進入江蘇,總行程達到5000多公里,李志遠承載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壓力,只為能當面說一句“謝謝”,唯有如此,才能抒發他內心澎湃涌動的激動。
一張“蹭飯表” 折射連云港市教育援疆新碩果
“出發前,女兒還沒參加高考,途中得知女兒考上了大學,我趕路的勁頭又增加了幾分。”讓李志遠心懷感恩之情的蘇港中學,位于霍爾果斯市經濟開發區,學校占地面積58925.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223.729平方米,包括連云港市援疆資金投入的1500萬元在內,該校總投資達到3600余萬元。該項目于2009年開始立項,校名含有感念蘇州和連云港共同援建之意。
(霍爾果斯蘇港高級中學)
2013年啟用之初,學校有教學班級24個,在校學生1014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42%。2017年秋季,初中部從學校分離后,蘇港中學高中部獨立成校,即“蘇港高級中學”。
不久前,一張全國各地“蹭飯表”走紅網絡,這是霍爾果斯蘇港高級中學高三(2)班暨“連云港班”的32名學生集體創作的,他們全部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錄取通知書。
(霍爾果斯蘇港高級中學“連云港班”學生畢業合影)
“‘連云港班’是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組立足受援地實際,持續抓好智力援助,集中連云港市援疆教師優質力量,重點打造的教育援疆品牌。”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組組長、霍爾果斯市委副書記劉江船介紹,班級的教學任務和日常管理等均由連云港市援疆教師負責,實行定期動態評估、整體協調推動。高三班級在2019年高考中,32名學生本科達線率實現100%,其中一本上線率達到38%,開創連云港市教育援疆歷史新佳績,在霍爾果斯社會各界和各族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謝謝連云港援疆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沒有你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孩子的今天,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會忘記。”即將奔赴東北石油大學學習的維吾爾族學生熱伊米阿依木依丁的媽媽說。
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連云港市大力推動教育“組團式”援疆。2017年8月,通過柔性引進,連云港市10名教師來到了霍爾果斯市開展教育援助,其能力水平、思想品德和工作實績等方面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充分肯定,服務期也從半年延長為一年。2018年8月,在國家四部委開展的“萬人支教”活動的統一部署下,又有來自連云港市各教育機構的18名教師帶著為邊疆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滿腔熱情,來到霍爾果斯市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支教活動。
在支教過程中,連云港的援疆老師們很快與霍爾果斯各族干部群眾打成一片,深入開展交往交流交融,鍛煉了一支胸懷家國的教師隊伍。
“連云港的援疆教師教學理念新、施教方法好、奉獻意識強,為霍爾果斯的教育質量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霍爾果斯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建生說。
“駝隊經過的地方”漸成“積累財富的地方”
昨日下午4點,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組規劃建設室主任、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國與連云港住建局高級工程師仲崇宏一起,來到了位于霍爾果斯市開發區的霍爾果斯連云港高級中學工地。
(霍爾果斯連云港高級中學效果圖)
繞著占地125畝、包含8個單體項目的建設工地察看一圈,向工地負責人仔細詢問了工程進度后,王志國被陽光曬得黝黑的面龐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外裝修,今年10月份就能交付當地政府。”王志國告訴筆者,這所學校不僅關系到1億多元的援建資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更是連云港市援疆組在當地的重要民生工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容不得半點閃失。因此,不僅工程具體負責人每天兩次察看工程,連云港市援疆組幾乎所有成員都經常來到現場,關注工程進度。
霍爾果斯,蒙古語意為“駝隊經過的地方”,哈薩克語意為“積累財富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連通著中國和中亞各國。
自2017年1月進疆以來,連云港市第九批援疆工作組傾盡全力打造連云港高級中學、都拉塔連云港中小微企業創業園、連云港大廈、連云港高中班、連云港伊犁農產品展銷中心、霍爾果斯多式聯運中心“六個連云港”品牌,同時,推動在霍爾果斯市、都拉塔口岸命名設立連云港路、連云港大道,援建“在海一方”社區圖書室,高質量推進了民生援疆、智力援疆、產業援疆和交流交往等各項工作,著力在霍爾果斯市、都拉塔口岸留下更多連云港元素。
“在這里,我們為推動霍爾果斯城市嬗變升華、改善邊疆群眾生活奉獻了連云港力量,實現了為國家擔責、為邊疆奉獻、為人生添彩的援疆目標。”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組組長、霍爾果斯市委副書記劉江船說。
2017至2018年,工作組連續兩年被省前指評為優秀工作組,“推動建議連云港霍爾果斯口岸合作機制”等5個項目被省前指評為“援疆工作創新創優獎”,7名同志先后被授予霍爾果斯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近年來,在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連云港市援疆工作組用自己的汗水與集體的智慧,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在援疆舞臺上書寫了精彩的答卷,也努力讓霍爾果斯這座“千年驛站、百年口岸”成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沿邊開發開放的示范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深入推進下,步入大開發、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期和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