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公園花壇里長出“核心價值觀”、圍墻上銘刻“入黨誓詞”、人形步道兩旁敘述黨的“崢嶸歲月”。七一前夕,南通市通州區西亭鎮西亭社區的“紅色文化”主題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昨天,70多歲的老黨員姜妙英正在公園散步,她邊走邊欣賞圖文并茂的宣傳內容。她說:“天天看一遍,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只要撥打通州區242個黨員干部遠教站點管理員的手機,在等待接通時,手機就會彈屏播出的“黨建元素·微系列”公益廣告片《與你同行》。
同樣的鏡頭,也分別在通州城區一些路口的LED顯示屏、公交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出。
這些都是通州區開展黨員“融”教育的一個縮影。年初以來,該區推動黨員教育理念、資源、手段等相“融”,探索出一條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新路子。
在金沙街道金北村的“田夢致富帶富學堂”里,田夢合作社理事長瞿炎正在給全村種糧大戶講解飛防植保機操作技術。七一前夕,瞿炎獲評南通市“雙帶”型黨員標兵。他表示,把致富帶富學堂創建成南通市“雙帶”型黨員教育基地,讓更多的村民分享農業知識和致富信息。
通州擁有2200余個基層黨組織和5.7萬名黨員。該區按照黨性教育基地、“雙帶”示范基地、行為養成基地三種類型,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打造家門口的黨員“融”教育基地集群,讓紅色教育遍布每個角落。一年來,獲得“紅”利的黨員干部達10萬人次。
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的通州區流動黨員駐滬聯合黨委,則以另一種形式開展黨員教育。通州區委組織部聯合區住建局黨委,成立了南通市首家駐外遠程教育示范站點,定期組織開展流動黨員“四送”活動,把理論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常態化覆蓋在滬的890多名流動黨員。
走進東社鎮香臺村公共服務中心,翻開老黨員朱海賓的《黨員日常行為記實管理手冊》,醒目的承諾映入眼簾:“照顧五保戶曹玉忠的基本生活,幫他代領五保金,幫他梳洗、換衣服……”這位有著53年黨齡的老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與群眾手牽手、心連心的初心承諾,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針對傳統黨員教育形式單一、模式固化,黨員教育與黨員管理脫節等問題,通州區各級黨組織將黨員“融”教育與黨員承諾積分相結合,印發“雙帶”型黨員爭創文件,推廣《黨員日常行為紀實管理手冊》,建立健全了“設崗定責—星級評定—標兵評選”的制度鏈條,有效激發黨員在各方面各領域“帶頭示范、帶領群眾”。
漁灣社區是石港鎮拆遷安置小區所在地,社區黨總支積極探索黨員在安置小區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方式和渠道,力求為拆遷戶打造“愛的新港灣”服務品牌。社區黨總支書記何曉春說。年初以來,社區黨總支先后組織60余名黨員志愿者,在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理論的同時,開展“我到港灣當義工”、“黨員樓道服務”等志愿活動20余場,強化黨群、干群關系。
“融”教育的落腳點有干事創業的激情和行動,也先后涌現了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江蘇最美人物孫春梅,勇闖致富路的大學生村官陳季衛,樂于傳幫帶的葡萄專家曹允飛等一大批黨員標兵。
(圖為孫春梅受表彰)
截至目前,通州區各級黨組織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300余支,設立黨員責任區近3000個、黨員示范崗9600余個,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9000余件,8500余名黨員獲評五星級。(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