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融合:迎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連網】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江蘇鎮江句容市積極做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把休閑旅游和加工業作為融合的重點產業,把創業創新作為融合的強大動能,實現現代農業的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和高效益發展。

“小草莓”打通產業脈絡

仲夏時分,從滬寧高速邊城鎮陳武互通,沿著東部干線一路南行,除了驚艷于這條高標準的鄉村公路,還驚嘆沿路繁花似錦、瓜果飄香、村莊繁榮的美麗景致。

不到白兔集鎮,一座不大但造型新穎的草莓公園屹立在一片白色大棚之中。“草莓公園的創意融入了草莓IP,突出了采摘體驗中心和產業形象品牌的融合。”現場負責人高翔表示,“從8米高的草莓雕塑、兔子與草莓組合造型的卡通禮品,到各種融入草莓元素的創意商品的匯集,草莓公園的目標就是打造‘草莓界的迪士尼’”。

農業+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創意。

創意不僅增強產品本身的生命力,也拉長了農業產業鏈。草莓公園的建立一改白兔草莓路邊擺攤賣的形象。除了傳統的采摘、購買環節,今年草莓公園又新開辟了“莓好白兔”品牌體驗店、兒童草莓樂園、“莓好時光”咖啡屋、“莓麗花園”書吧等功能區域,開展親子藝術體驗、草莓甜品DIY、讀書沙龍、休閑體驗燈樂趣活動,通過產業創新打造“小而美”的豐富業態和有玩頭、有樂頭的項目來滿足游客對美麗鄉村和美好時光的親近和體驗。

沿東部干線,白兔鎮虎耳山無花果種植基地里,60多畝的大棚依次排開,乒乓球大小的無花果掛在枝頭,長勢喜人。“2017年,我們的產能達到了700噸。”負責人郭強介紹說,“龍山湖”牌無花果蜜餞、果茶、凍干無花果、無花果飲料等10多個品種,已經成為鎮江和句容的新興土特產。“深加工解決了無花果不易保存的難題,種植戶擔心銷售的顧慮被打消。”據了解,現在虎耳山無花果專業合作社已有入社會員151戶,全鎮無花果種植面積達到了400多畝。

農旅融合,拓展農業旅游功能,促進農產品向旅游商品轉變,需要從規劃、生產、加工、營銷全產業鏈條來謀劃推進。在白兔鎮,鮮果產業三產融合正全面深入推進。據統計,目前白兔鎮周邊已有2000余農戶參與農業電子商務經營,實現公司、農戶雙贏。

白兔鎮政府負責人說:“通過活動策劃,建設電商體驗園,我們向產業鏈要市場,培育鮮果加工、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致力將白兔鮮果產業打造成集種植、休閑觀光及深加工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的示范區。”

目前,白兔鎮全鎮葡萄、草莓、桃、無花果等應時鮮果栽培面積達3.3萬畝,年產值6.3億元,吸納農村就業人口9000余人,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小葡萄”長成了大產業

夏季于茅山鎮而言,是收獲的季節、幸福的季節。

康莊大道兩側,郁郁蔥蔥的葡萄葉把葡萄架遮得嚴嚴實實,每片葡萄園就像一個綠葉編織的大涼棚。在燦爛的陽光下,散發出誘人的陣陣果香。

“在丁莊,葡萄是一份甜蜜的事業。”老畢家庭農場主畢年勝說,去年他家的葡萄,一串一斤多一點,賣了168元。近日,走在地頭上,67歲的老畢講述了他的故事。2012年,年逾花甲的老畢二次創業,在“1+1+N”科技推廣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先后引進白羅莎、陽光玫瑰等30多個珍稀品種,嚴格按照要求生產管理,培育的葡萄品質口感好,色澤艷麗。 “四五年前,一般葡萄品種最貴的也就每斤8元。”老畢說,改良品種后,同樣是葡萄,“身價”卻翻了幾番,比如巨峰、夏黑10元/公斤,品相好的,能賣到15元/公斤。而老畢50畝葡萄園的營業收入,也從3年前的30多萬元,增長到去年的100多萬元。

老畢二次創業的成功是近年來茅山鎮葡萄產業迅速壯大的剪影。

從1989年的2畝巨峰葡萄開始,發展到現在的2萬畝葡萄、年產近2萬噸,這里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小鎮,“丁莊葡萄”也成為響當當的時鮮水果品牌并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每年的葡萄節吸引游客人數超過了30萬。

走進丁莊村,空氣中似乎都律動著一串串多彩的甜蜜旋律。滿園葡萄縈繞身旁,各色品種斗艷爭芳,巨峰、夏黑、美人指、赤霞珠、紅羅沙、醉金香……幾十種葡萄聯袂獻上鮮果盛宴。“丁莊葡萄可謂是葡萄中的‘高富帥’,2萬余畝的葡萄種植園,在專業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幫助下,形成了產業規模大、組織化程度高的葡萄品牌產業鏈。”村黨總支書記、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方靜說。

丁莊葡萄做成了知名品牌,茅山鎮加大了全產業融合的力度,強化“旅游+”的聯動機制,不斷結合葡萄開發新業態旅游產品、激發全域旅游的發展潛力。以葡萄為媒,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閑、旅游、采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推動全域旅游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丁莊葡萄”品牌的附加值。

此外,茅山鎮進一步優化葡萄產業結構,還重點發展了一批觀光、休閑、采摘精品示范園,擴大了茅山鎮的朋友圈和知名度,進而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采摘、旅游及休閑。而茅山鎮農民則不用出村,就在自家葡萄園里賣光了優質的葡萄,頂級的品種甚至還供不應求。從20多元一斤到200元一串,優良的品質+優質的品牌,甜在消費者嘴里,也甜在果農的心里。

得益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丁莊葡萄把小葡萄做成了大產業,做成了甜蜜的產業、富民的產業。

“小草坪”鋪展出致富路

盛夏時節,依山傍水的西馮村綠意盎然,3000多畝草坪宛如一塊塊綠毯錯落有致,鑲嵌在茅山腹地。

作為茅山水庫搬遷移民的主要安置村,西馮推行草坪種植20年來,從最初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轉變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從過去的單一草坪種植,延伸至花草木整個產業鏈,草坪這一“綠色產業”為西馮人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效應。僅去年,全村草坪年銷售產值達1.8億元,集體經濟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6800元,后白鎮已成為省內最大的草坪產業基地。

在后白,草坪產業的發展,不僅讓農民增收致富,也帶動了相關產業迅速發展,綠色產業鏈被越拉越長。

“每到草坪收購的高峰期,找不到鏟草坪工人,我就對著滿地草坪干著急。”種植戶方衛軍就曾因找不到鏟草工丟失了南京的一家客戶,“客戶上門來取,草坪就在地里但就是裝不上車,最后訂單也黃了。”過去,全村的種植戶幾乎都出現過由于人手短缺而出現交貨延遲和丟失訂單的情況。西馮村委會主任張獻杰介紹說,村里瞅準了專職鏟草人員缺失這一市場先機,鼓勵村民參與到鏟草工作中來,目前村里已有了40多支鏟草坪隊伍,專職鏟工近500人,銷售高峰期缺人手的現象不復存在。“這一做法不僅解決了人員短缺問題,同時也增加群眾收入。”

除此之外,村里還有著7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擁有200多臺機器的扎草繩及割草隊伍和120輛運輸車的運輸隊伍。“以前稻草只能放火燒,現在,稻草經過加工還可以掙錢,不僅成本低,利潤也相當可觀,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在西馮村,僅扎草繩一項,就有從事草繩加工業的老弱勞力200多人,年生產草繩超過85萬公斤,創收30多萬元,每年能為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

“隨著西馮草坪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草坪需求量不斷增大,客戶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保護土壤和效益更好的新品種‘沙坪’被大力推廣。”張獻杰介紹說。

在外行人眼中,可能沙土的價值不高,比較貧瘠,種植存活率不高,其實不然。張獻杰指著不遠處翻出的一塊沙土介紹,在耕作層土壤上播種草籽,每到草坪成熟季,車鏟會連土帶草一起鏟成“草皮卷”銷售。“去年以來,西馮村已增加沙坪種植面積200多畝,效益是過去土坪種植的4倍以上,還帶動了后白全鎮增加沙坪種植4000多畝。”

草坪產業的發展也激發了西馮全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熱情。除了發展花草木以外,村里還發展了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鄉村餐飲業及休閑旅游農業。2010年,西馮村在窯場原址上建起了西馮農業生態園,集休閑、垂釣、度假、采摘于一體,為人們在工作之余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同時,西馮還借助句容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契機,以綠道建設串聯起了村莊、景點和農家樂。目前有西馮農業生態園、北大荒農莊和西馮茶社等多個農家樂,村內及周邊設有5個驛站,其中一級驛站1個、三級驛站4個,為游人提供車輛租賃、餐飲、垂釣、休閑、住宿和采摘等為一體的農家樂體驗。

去年,村里又新成立了西馮園林綠化公司,負責草坪的售后服務。“對于客戶來說,與重新購買相比,做好現有草坪的管理和養護工作顯得更加實惠。”張獻杰介紹,目前南京、上海等多處周邊城市的市政項目均由西馮園林綠化公司來負責管理。“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增加了群眾收入,也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贊譽。北京奧運會、南京青奧會、上海世博會都出現過西馮草坪的身影,現在西馮草坪還走出國門賣到了新加坡。”(楊濤 倩倩 金霞 顧輝)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田林县| 南靖县| 蓝田县| 灵丘县| 溧阳市| 穆棱市| 洪泽县| 临清市| 云南省| 长汀县| 米泉市| 北安市| 淮滨县| 霸州市| 桃源县| 栾城县| 龙岩市| 桐庐县| 黑河市| 鄂托克前旗| 滦南县| 七台河市| 云和县| 天津市| 鄂州市| 阳新县| 百色市| 建宁县| 天等县| 竹溪县| 蓬莱市| 崇明县| 伊金霍洛旗| 鄂伦春自治旗| 五家渠市| 通山县| 三原县| 瑞昌市| 聂拉木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