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交匯點訊 27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出臺《聚焦企業關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光輝介紹,《行動方案》緊扣國家營商環境評價18個一級指標和87個二級指標,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結合南京市、蘇州工業園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和實踐經驗,經系統綜合集成為7類30條150項任務清單。從開辦、運營到注銷等企業“全生命周期”環節出發,對企業開辦前的市場準入和投資審批,企業開辦、運營、注銷、破產退出的全過程管理,以及當前企業運營中對降成本、市場環境和監管、政府服務和保障等方面訴求,以清單的形式作出了明確和規定,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和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提升企業發展信心和競爭力,增強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全力打造我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總的來看,該行動方案圍繞一條主線,體現三個特點。
一條主線,即降低企業運營成本。150項具體任務中,從落實減稅降負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方面,制定了25項任務以降低企業經濟成本;從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簡化企業注銷程序、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等方面,制定了39項任務以降低企業時間成本;從放寬企業投資準入、簡化企業投資審批、優化工程項目許可、吸引外商擴大投資等方面,制定了86項任務以降低企業制度成本。
三個特點:一是落實國務院意見不折不扣。《行動方案》緊扣國家營商環境評價18個一級指標和87個二級指標,從著力破解企業投資限制障礙、著力深化涉企商事制度改革、著力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著力營造公平誠信市場環境、著力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著力拓展“放管服”改革廣度深度、著力保障營商環境持續優化7個方面提出貫徹措施和具體任務。國辦104號文件的部署要求在我省《行動方案》中體現為73項具體任務,比如實施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解決準入不準營難題;清理重點領域經營服務性收費、依法整治“紅頂中介”等。總的原則是,國務院提出的要求,在行動方案中得到切實貫徹,不折不扣推動落實。
二是結合江蘇實際提出“江蘇方案”。江蘇經濟總量和市場活躍度都走在全國前列,企業對優化營商環境有更高的期待,江蘇行動方案注重結合省情實際,著力形成一批具有江蘇特色的目標任務。150項任務中,有77項是細化分解國家和江蘇最新要求增列的任務,比如減半征收小規模納稅人“地方六稅兩附加”、推進企業開辦“全鏈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擴大電子營業執照應用范圍、強化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進一步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力度等。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最新精神,行動方案專題安排了以安全生產為底線,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措施。
三是針對“堵點”“痛點”尋找突破點。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堵點”“痛點”正是我們優化營商環境的切入點。《行動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解決本質問題,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較為關切的突出問題予以逐一回應:例如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出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與小微信貸投放掛鉤的激勵機制;為防止涉企檢查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提出嚴格控制重點檢查事項的數量和一般檢查事項的抽查比例;為進一步規范權力依法運行,要求行政機關開展自查整改,對以備案、年檢、認定等形式變相設置審批的違規行為進行整治;為大力減少行政程序繁瑣環節和手續,要求全面清理煩擾企業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等等。
《行動方案》同時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6個方面的工作: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協調推進機制,成立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聯席會議,承擔全省營商環境建設統籌謀劃、協調指導、督查評估和綜合考評工作。把營商環境列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考核指標,引導各地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按照省政府立法計劃出臺《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辦法》,以精細化的制度規范統籌優化全省營商環境。制定營商環境評價總體方案,編制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以考促評,以評促進,推動江蘇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建立全省統一的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和查處回應制度,在省政務服務網和“12345”在線服務平臺開辟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專欄,對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做好政策宣傳引導工作,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對已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及時跟進解讀,準確傳遞權威信息和政策意圖,并向企業精準推送各類優惠政策信息,提高政策可及性。
記者同時了解到,今年南京市將繼續作為試點城市參加國家營商環境評價,2020年國家將對所有地級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根據《行動方案》要求,江蘇今年將組織對13個設區市全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將結合江蘇實際提出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國家評價指標體系立足于面向全國進行橫向比較,較為側重指標的普適性。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突出需求,本著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制定體現江蘇省情特點的特色指標。目前考慮在國家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信用環境、安全生產等江蘇特色指標,形成具有一定引領示范作用、可操作的評價指標,為全省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決策參考,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交匯點記者 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