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眼下正是農村水利建設的“黃金期”,鎮江市各地搶抓時機,實施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為河道“舒筋活血”,暢通河網的“毛細血管”。
在鎮江市丹徒區宜城街道西麓村附近的張露河畔,只見河床寬闊,水質清澈,岸邊棵棵垂柳已經展露新芽。幾名工人忙著在堤岸上栽種草坪,放眼望去一片新綠,生態河道的美麗姿態已經顯現。
“以前那完全就是一條黑臭河,根本沒法看。”村里的居民感慨。往年一到春夏季節,河水就會發出一陣莫名的臭味,旁邊農田里的污水也往河里排,水是越來越臭,魚是越來越少……死水河、缺乏管護、污染嚴重,這條河就這樣成了百姓怨聲載道的黑臭河。水利部門摸清現狀,編排行動計劃,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整鎮整村推進,突出全面、連片和重點整治,大力實施河道疏浚。今年年初,張露河的面貌煥然一新。河道疏浚了,水系連通了,水質穩步提升。
3月5日,鎮江市丹徒區2019年水土保持項目萊金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開工。項目的實施,標志著該區中心河流域縣鄉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正式開始。萊金溝小流域屬丹徒區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之一,屬于太湖湖西中心河流域水系,位于谷陽鎮西部,涉及槐蔭村、金河村、萊村,流域內共有鄉級河道2條——萊金溝、槐蔭河,村級河道2條——上壩溝、六七八組溝。
“工程預計將于本年10月份前全部完工。”相關人士介紹,該項目的落實,將使萊金溝小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增加小流域植被覆蓋率,減少地面因受雨水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減少進入河道的泥沙量,延長下游工程的使用壽命,使下游河道能正常行泄,同時使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水網密布、河溝縱橫,愛釣魚的村民有不少。“五六年前,河里到處漂著垃圾。水質差,魚也少,就算釣上來也不敢吃。”休閑垂釣的人丟了魚桿子,越來越多的人坐上麻將桌。隨著河道疏浚項目的推進,河道通了、水質變了、垃圾沒了,清理河道、推進雨污分流、實施生態護岸和圩堤整治……鎮江市水利部門突出重點,下大力氣實施生態修復,“這幾年,水越來越清,清得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魚蝦都回來了。”
張露河和萊金溝,是鎮江市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村水利建設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18年度,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丹徒區實施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丹陽市、句容市、揚中市開展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句容市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項目,丹徒區環山河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已完成全部批復建設內容;丹徒區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形象進度為95%,丹陽市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項目形象進度為90%。今年,全市面上已疏浚整治農村河道土方54萬立方米(占年度計劃任務的27%),建設農村生態河道11條(占年度計劃任務的46%);丹徒區萊金溝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已完成施工、監理招投標工作。
今年,鎮江市水利局安排重點水利建設投入5億元、農村水利建設6億元。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生態河湖行動,補強農水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全市計劃建設防滲渠道25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2萬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萬畝。推進農村河湖“清四亂”,計劃疏浚農村河道土方200萬立方米,修建小溝以上建筑物150座,并建成省級生態清潔型小流域1-2條。推進河湖整治工作,全面實施“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規劃”,系統開展農村河道清淤疏浚,計劃建設農村生態河道20條,力爭新增“水美鄉村”15個。(記者 曹源 通訊員 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