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今年以來,江蘇上下積極應對挑戰考驗,最新交出的“成績單”顯示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向好。1-10月,各項主體指標呈現不同程度增長趨勢。
稅收是經濟“晴雨表”,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今年以來,江蘇全省稅務系統認真落實中央和江蘇省委省政府部署,不斷深化稅制改革,打出減稅降負、信用融資、加快退稅、精準服務等“組合拳”,直擊企業痛點,紓解企業壓力。
降稅紅包,助企走向廣闊舞臺
11月4日,江蘇省出臺《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認真落實各項減稅降負措施,江蘇稅務部門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稅收營商環境,增添市場主體活力。
之前從5月1日開始,增值稅改革又邁出新的一步,增值稅稅率下調、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試行部分行業留抵退稅。江蘇稅務部門立即貫徹落實,促使此利好政策迅速傳導到廣大納稅人。
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及相關軟件開發的小微企業,前幾天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約76萬元。南京稅務相關人士說,考慮到小微企業籌集資金相對困難,對符合條件的應退留抵稅額在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他們優先落實退稅,一次性全部退還,已為392戶企業辦理退稅約1.37億元。
位于淮陰區的江蘇美嘉包裝有限公司主要為煙酒企業提供外包裝,5-10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檔期實現增值稅613.44萬元。公司總經理朱成健說:“因為上游原料采購成本較大、下游銷售回款較慢,公司資金需求較大。增值稅新政實施以來,我們少繳增值稅近100萬元,資金周轉困難大大緩解。”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全省有6000余戶符合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政策規定的企業,辦理退稅138.91億元。
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廣闊舞臺,11月7日,江蘇省稅務局在無錫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以稅收助力江蘇民企迸發創新創造活力。
無錫稅務用暖風、暖流、暖心“三暖”行動,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今年以來為全市民企辦理留抵退稅6.7億元,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加計扣除31.4億元,折合稅收優惠7.9億元。1-9月,20多萬戶小微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10.4億元。
突出扶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蘇州稅務通過微信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服務平臺”精準篩選各稅種優惠對象,主動提醒,及時辦理,實現全覆蓋。蘇州愛尼紗婚紗禮服公司老板許昌軍說:“按以前政策,我們公司婚紗禮服加工主要靠手工,原材料大多外采,主要是3%進項稅,變成一般納稅人后稅率為16%,肯定要多繳稅。現在提高了一般納稅人標準,還按3個點交,一下就少繳近5萬元增值稅。”小微企業利潤認定標準放寬,又可以少繳企業所得稅約10萬元,這讓他獲得感滿滿。
1-10月,江蘇全省為小微企業辦理減免稅171.2億元,同比增長23.6%;辦理高新技術稅收減免520.5億元,增長12.6%。
一系列減稅優惠政策落地,為江蘇全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支撐。7月以來,江蘇省高技術行業增加值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民間投資活躍,1-10月江蘇全省完成23082.1億元,同比增長10.1%,經濟發展貢獻率大幅提升。
稅銀合作,有效補充“新鮮血液”
江蘇稅務還創新開展稅銀合作,將企業納稅信用與“真金白銀”掛鉤,一舉多得。
“在網上稅務局填個申請,幾分鐘就收到了銀行貸款,真方便。”宜興恒瑞電工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旭池說,自己的生意一直比較平穩,前兩年因技術改造資金吃緊。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因為公司納稅信用是A級,江蘇銀行宜興支行推薦的“稅e融”讓他順利貸到100萬元無擔保信用貸款。
打通資金流向民營中小微企業“最后一公里”,江蘇稅務積極構建“純線上、免擔保、不見面”稅收信用貸款服務新模式。對納稅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最快一分鐘走完“在線申請、數據推送、自動審批、網上提款”等流程,線上申請、秒速到賬、隨借隨還。截至三季度末,江蘇稅務已與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中國銀行等35家商業銀行簽訂“銀稅互動”協議,推出“稅e融”“鑫稅融”“稅金貸”等20多個金融服務產品,累計發放信用貸款近1100億元,惠及小微企業20余萬戶次。
今年以來,南京賽特斯信息科技股份公司研發投入同比提高30%。公司部門負責人李晏說:“5G產業是未來發展方向,今年公司研發投入已超過2000萬元,回報周期可能在3年以上,財務成本出現一定壓力。”該公司尋找融資渠道之際,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率等稅收新政出臺,南京稅務及時幫助辦理今年以來各項稅收優惠約2000萬元,基本抵消了研發增加的成本。公司隨后加大設備采購和人員招聘力度,年底前將組建起一支100人的5G研發團隊。
稅收新政,也讓太倉冠聯高分子材料公司少交增值稅514萬元,少交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61萬元。將這些錢投向產品研發和生產改進,企業競爭力得以提升。
優化服務,構建輕裝上陣“大本營”
稅務部門優質高效的服務,對納稅人而言也是生產力。深入開展“放管服”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結合機構改革,全面開展“大走訪”“大座談”活動,稅務干部問需于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高新制藥企業江蘇阿爾法藥業有大量出口退稅業務,宿豫稅務完成“三定”工作后,第一時間組織稅務專家團隊上門走訪服務。“高效隊伍、精準服務、專業解讀,我們非常滿意!”公司財務經理畢長娥說。
“現在稅務局上門找企業‘查賬’的次數明顯少了。”靖江市高登機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劉娟說。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江蘇稅務不斷創新稅收風險管理方式,以上級機關風險任務或對納稅人遵從風險的有效識別為基礎,發起稅務檢查,明確對同一納稅人進戶檢查一般每年不超過1次,對信用好、無風險的納稅人則采取“不打擾”政策,給企業營造健康、寬松、優質的發展環境。
今年以來,江蘇稅務推進“套餐”辦稅綠色通道、審批事項全面“瘦身”、涉稅資料精簡報送、“全程網上辦”和“最多跑一次”等納稅服務舉措,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辦稅成本,僅“套餐式”辦稅模式就為企業減少辦稅成本超億元。
交匯點記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