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十二五”期間,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住房江蘇地區探索的保障房模式成為全國樣本。今后,保障的腳步和力度只會越來越大。
江蘇省住建廳相關人士表示,到 2020 年,全省將實現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率達到 95% 以上,住房保障管理服務網絡健全率 95% 以上,住房保障信息公開率 100%。同時,江蘇省將持續推進以新市民為重點擴大公租房保障對城鎮常住人口的覆蓋,特別是優先面向符合條件的住房困難群眾以及環衛、公交等住房困難職工較多的用人單位集中配租,穩定其住房解困預期。
2007年起,淮安在全國率先嘗試共有產權房模式,即將土地性質由劃撥改為出讓,購房人與政府可以按照7:3或5:5的出資比例,共同置辦房產,以減輕購房人的出資壓力,將無法量化的“有限產權”變為產權明晰的“共有產權”。這一政策,讓困難群眾用和政府“湊份子”的方式實現了“在城里安家”的愿望。
這一做法引起住建部關注并點贊,成為全國樣板。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百姓住房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以共有產權房為例,不僅僅是淮安,南京等地也推出了共有產權模式,各地也結合自身特點,采取多種方式并舉,進一步擴大保障的范圍。
在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和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上,僅2015年就改善了約 465 萬城鎮人口的居住條件。2017 年,江蘇全省實現新開工棚戶區改造 28.1 萬套,基本建成 27.6 萬套,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8.87%、153.35%。
保證房源供應,更要關注到居住需求。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師孫經緯,最近正在參與南京江北新區保障房的專項規劃。他表示,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配置的提升優化都需要通盤考慮。“比如周邊已有成熟的公共服務或配置的小區,主要解決內部垃圾、物業等問題。但對公交出行需求大的集中安置區,則需要在公共交通站點或者軌道交通站點周邊進行高密度的開發。”
此外,土地、金融、稅收各項支持政策的一一落地實施,構建起住房保障政策支撐系統。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奇卉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