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實現進出口9823億元,占全國近五分之一,以全省萬分之四的土地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進出口總額;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區內企業達到2700多家……江蘇省綜合保稅區2018年度成績單出爐,再次證明綜保區是江蘇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名副其實的開放創新前沿陣地。
進入新時代,綜保區發展被賦予新使命。今年1月,國務院出臺3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將綜保區建設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高地。3月6日,省政府召開全省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研究制定《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吹響了江蘇省綜保區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不負“全國第一”的榮耀擔當
江蘇省現有綜保區20個,不僅數量全國最多,而且功能全、實力強,涵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等形態。截至2018年底,南京海關關區以綜保區為主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平均每平方公里實現進出境貨值34.73億美元,小區域釋放開放型經濟大優勢。
昆山綜保區,由全國首個封關運作的出口加工區昆山出口加工區升級而成。這里先后創造了第一票網上報關、第一家拓展保稅物流功能、首試保稅維修監管、率先落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等多個全國和全省第一,目前已形成電子信息、光電顯示、精密機械、保稅物流等4大產業集群,投產企業120余家。在5.86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上,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865.6億元、進出口總額512.6億美元,從業人員超過15萬。
2016年10月14日,獲批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一批“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至2018年底,昆山綜保區有17家企業參加試點。戴爾電腦、惠普電腦等國際知名企業已陸續進區設立貿易公司。
2007年12月,蘇州工業園區成立綜合保稅區,從此我國對外開放領域有了綜保區這個新載體。
站在開放創新的前沿陣地,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從“全國首推兩單一審”到“虛擬港口”“掌上物流”,從“貿易便利化改革組合拳”到“全國首批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堅持先行先試,不斷取得實效。近年來,積極開展保稅研發、保稅維修、保稅檢測等創新業務,形成了口岸作業、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國際貿易等多種功能,在全區開放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2018年,監管貨值1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6%;44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99億元,增長8.2%;累計吸引投資超40億美元,就業人員近3萬名。
創新實踐不拘一格放異彩
作為綜保區主要集聚區,江蘇省綜保區的開放創新實踐也不拘一格、異彩紛呈。
3月6日,位于昆山綜保區的江蘇新寧現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倉庫中,各種工業生產物料調進調出,上下左右移動,在大數據支撐下運轉井然有序。
公司董事長王雅軍介紹,憑借自主研發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時查詢貨物所處的狀態,通過大數據分析選取最優路徑。今年,我國提出21條新政推動綜保區高水平開放,未來企業將發展全球物流分撥中心、全球檢修中心等功能。
1月18日0:01,來自臺灣的12臺待維修行車記錄儀在昆山綜保區卡口放行入區,進入區內企業旭達電腦(昆山)有限公司。這是國務院今年1月出臺的3號文件下發后,全國綜保區全球維修業務“第一票”,也標志著這項試點改革在南京關區率先落地。
“從現在起,我們就可以承接來自全世界的維修業務了,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的新紅利。”該公司總經理陳智明說,這批待維修貨物價值1800美元。
南京海關企業管理處副科長張佳佳介紹,全球維修業務是指境外貨物入區維修。過去,產自別的國家或地區的產品無法進入綜保區維修。有了這項試點改革,今后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生產的產品,都可以入區維修。“這對綜保區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打造全球性的維修中心,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2月27日,南京海關隸屬常州海關辦理了常州市首份綜保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企業申請業務。常州綜保區內的瑞聲通訊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型電子元器件和光學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加工。公司負責人吳國林說,“以前,瑞聲通訊銷售到國外的產品免除關稅和增值稅,但銷售給境內區外的客戶,關稅則成為額外的稅負,削弱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獲得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后,采購和銷售均視同國內普通企業來對待,預計每年可凈節省關稅約3055萬元。”
搶抓機遇,積極探索,第一時間“起跑”發力,今年以來江蘇省綜保區開放創新捷報連連。自1月18日全國首票區內全球維修貨物在昆山入區至2月28日,江蘇省56家企業被賦予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保稅貨物進出口110.23億元,非保稅貨物進出區58億元;126家企業適用非報關貨物模式辦理進出區手續,進出區貨值6.98億元;14家企業開展檢測維修業務,一線進口8.77億元、二線入區549萬元。
打造高水平開放新平臺
江蘇對外開放的領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開放平臺的領先,在新起點上推進對外開放,必須打造更多更強的開放平臺。
與綜保區設立之初主要服務發展出口型產業,呼應“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政策導向相比,伴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外開放由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單開門”升級為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雙開門”,綜保區開放程度不高、創新活力不強、功能優勢退化,相關管理制度、監管政策不匹配、不適應等問題日益突出。通過綜保區制度、功能、管理創新,進一步拓展保稅服務功能,培育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拓寬外貿發展空間,應對國際經貿新形勢,已時不我待。
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對促進綜保區升級、打造高水平開放新平臺提出新要求。國務院制定《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出21項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明確加快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和銷售服務中心,推動綜保區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
搶抓機遇,盡快讓中央政策落地見效,江蘇省已有8項措施推進實施,無錫、昆山、蘇州高新區等8個綜保區36家企業準備開展相關業務。
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表示,將著力促進綜保區與開發區融合發展,實現區內區外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注重吸引一批龍頭型、旗艦型重大項目入區,鼓勵開發區依托綜保區發展新興業態,完善和優化開發區功能,著力將綜保區打造成高水平改革開放試驗田,著力推動綜保區為全省穩外貿穩外資作出新貢獻。
南京海關關長吳海平說,海關將充分發揮前期參與頂層設計的優勢,會同各地黨政、綜保區管委會,全方位加強政策宣傳,服務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加強與商務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共同制定推進計劃、明確“施工圖”,加快21項措施全面落地。
記者 邵生余 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