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一清 通訊員 馬兆軒 孫召芝) 短短幾年時間,連云港港灌河港區燕尾作業區經歷了從輻射灌河沿線到輻射大運河、長江、淮河流域;從單一內貿到內外貿并舉;從靠泊五千噸級到五萬噸級跨越式發展。如今,港口對后方產業的拉動優勢凸顯,臨港產業區依托燕尾作業區口岸開放和海河聯運優勢,高起點完善規劃布局,高速度推進港口建設,高標準打造海河聯運綠色通道,發展綠色海洋經濟,已初見成效。
2017年,灌云縣燕尾港實現海河聯運吞吐量650萬噸,其中集裝箱5000標箱。今年以來,灌云強化與市港口控股集團合作,加快開放開發,強力實施千萬噸級大港建設行動。以建設規范化、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港口為目標,加快發展面向全球的國際貿易,確保海河聯運吞吐量突破800萬噸、爭取實現千萬噸,力爭實現一類口岸開放。港口物流園正在同步建設,目前已完成物流園規劃和500畝堆場以及配套路網、供電等設施。以海河聯運為依托,立足蘇北水運網,發揮區域性樞紐的集聚輻射作用,大力發展大宗物流、集裝箱、多式聯運。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同步推進內河碼頭建設和非法碼頭整治,并投資3000萬元完善漁港配套設施,放大岸線資源優勢,將港口物流區框架拉到10平方公里。加快集聚港口物流項目,啟動首期2萬平方米保稅庫建設,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的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力爭明年9月份建成運營,為木材家具項目入駐以及完整產業鏈打造創造條件。”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分管港口建設負責人表示。眼下,總投資32億元的連云港臨海新材料和30億元的灌云利民再生資源項目正在灌云臨港新材料產業園興建,預計今年年底前兩個項目一期建成運營。這兩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大幅度提升燕尾港海河運輸吞吐總量。根據當前港口發展形勢,“十三五”末燕尾港將進入全省沿海縣級港口第一方陣。
今年以來,灌云臨港項目招引與建設始終保持大體量、高層次、快速度的推進態勢。截至6月份,園區已完成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其中有40億元的風電及裝備、15億元的生態文化濕地建設等。已經在談的包括192億元華能超超臨界火電、50億元中科建LNG接收站、60億元的造紙等過億元項目30個。近期有望開工的有一批過10億元、過5億元、過1億元的新興戰略項目。
灌云臨港堅持“調整存量、提升增量、優化總量、突出特色”導向,緊緊抓住環保整治的倒逼機制,突出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轉型升級步伐,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爭今年新獲批高新企業8家,引進環境、安全、港口、物流、融資、審計等高層次人才100名,幫助企業集聚各類優質人才200名以上。去年,灌云臨港產業區榮膺中國環保科技服務單位,獲評江蘇省兩化融合示范區。
灌云臨港遵循綠色發展路徑,致力構筑新能源產業支撐。依托投產的總投資10億元的華電風電、12.9億元華能熱電聯產、10億元的天驕鋰電池、1.02億元的華能屋頂光伏以及在建的10億元連云港和風風電場、總投資54億元華能海上風電一期等能源項目,重點打造江蘇沿海高比例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已簽約的工業綜合利用、再生紙制造、分散風電能源等項目早開工早達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之成為江蘇沿海經濟帶大發展中的綠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