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尹權 相生年) “咱家養殖的螃蟹、龍蝦、泥鰍等水產品主要銷往淮安、南京、上海等地,養殖場北邊的這幾個螃蟹塘120多畝,畝均年收益8000元左右,是水產養殖讓我們走上了致富路。”灌南縣新安鎮尹湖村水產養殖戶宋成武高興地對筆者說。近年來,該鎮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水陸空”經濟,促進了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做好水中生財文章。新安鎮境內河道縱橫、水資源豐富,發展水產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該鎮因地制宜在南部建成以尹湖村為核心區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發展蝦蟹養殖3000余畝,采取“蝦蟹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紅、在基地內務工等形式,通過發展特種水產養殖,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增收致富。目前,該鎮已有600多戶農民從事水上捕撈,戶均年收入20多萬元。
做好陸地種植文章。該鎮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建立花木、蔬菜、葡萄、西瓜等家庭農場24個,鎮北、武障河、管莊村等村興建起千畝大棚蔬菜,生產的辣椒、黃瓜、西紅柿、蘆蒿等蔬菜除滿足當地需求,還銷售到鹽城、淮安等周邊市縣。
做好空中利用文章。利用空間發展經濟是新安鎮的又一特色。目前,該鎮有300多戶農民從事肉鴿飼養,每年向南京、蘇州、無錫等地銷售肉鴿50多萬只。閘北村青年婦女劉映妮利用庭院和房頂空中優越條件,發展飼養肉鴿1500多只,每年銷售肉鴿8000多只,收入6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