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這場萬眾一心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個人都在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連日來,在連云港市民自覺居家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時,無數的物資保障人員每日不停忙碌,著力解決“宅家”群眾的柴米油鹽問題,他們肩扛手提的不僅是百姓的生活物資,更是責任與擔當。
物資送上門 當好居民“服務員”
“好的,我馬上過去!”3月20日一大早,接到居民請求幫忙送菜的電話后,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網格員李想立刻做好居民信息登記,隨后戴好口罩、穿好防護服,匆匆往轄區四季花城小區趕去。本輪疫情發生后,為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生活物資服務保障工作,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第一時間組建服務小分隊,采取無接觸的方式將物資送到居民家門口。
來到居民告知的地點后,李想從外賣員手中接過居民下單的蔬菜,認真核實和消毒后,就給居民運了過去。到居民家門口,她先是拿出隨身攜帶的酒精噴壺,將外包裝消毒后,再電話通知居民出門拿取。隨后,她又立刻趕回去,為下一家居民服務。
“現在雖然出門不方便,但是有你們的關心和幫助,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收到自己預訂的物資,居民王女士在社區群里再三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謝意。
疫情發生后,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共有95戶居民處于居家隔離狀態,為了服務好這部分人群,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成立服務小分隊,根據居民實際需求,提供代買、配送物資等服務,只要收到居民的電話,服務小分隊人員就會立刻出發。截至目前,已運送物資200多次,特別是疫情剛發生時,每天都會有很多居民需要幫忙送物資,服務小分隊人員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平均每天服務超過8小時。但是大家都沒有任何怨言,只要接到居民電話,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趕過去。
“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黨委書記程琪表示,雖然社區人員有限,但還是安排4位年輕的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組建這支服務小分隊,在特殊時期,努力當好居民身邊的“服務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生活必須品保障工作。
運送物資 她騎壞了自己的三輪車
她每天騎著自己的三輪車,奔波在卡口快遞簽收點和居民家門口,為居民運送生活物資,看到居民們生活無憂,她仿佛忘記了疲憊。疫情發生后,44歲的張艷美第一個加入幸福路街道幸南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她說:“我還年輕,就應該沖在一線。”
當轄區玉蘭國際小區進入封控管理后,張艷美和她的8名“戰友”開始奔跑在卡口和近300戶居民的家門口之間,每天,她騎著三輪車沖鋒在前,不僅為居家隔離人員運送物資,為嬰幼兒、患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奶粉、藥品等特殊商品送貨上門服務,還帶著社區醫生一次又一次到紅碼居民家中完成核酸檢測。等到卡口所有的物資都配送到位,往往已是深夜。可張艷美沒有休息,忙碌了一天的她又開始整理小區內的核酸檢測信息,并對不同人員的核酸采樣數量和人員信息進行分類記錄,她還要對卡口快遞接收點和管控區進行全面消殺,回到門口值班室時,鬧鐘的時針已經指向凌晨兩點多。
為了百姓生活無憂而不停奔波的同時,熱心腸的張艷美還經常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一戶獨居業主因突發高血壓,頭部碰到桌子,倒在了碰落的碎碗上血流不止,這時張艷美正好上門通知核酸檢測,發現情況后果斷撥打120,同時扶起業主,陪著她乘坐120救護車到醫院,還為她墊付了1000多元的醫藥費……
多天奔跑下來,張艷美的三輪車都騎壞了,她又向朋友借來一輛繼續奔波在疫情防控道路上。她滿懷信心地說:“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相信大家并肩同行,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擁抱春天!”
“代買代辦服務隊”暖了居民心
“孫大哥,你家需要的大米、蔬菜都到了,家里還有什么需要的,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幫你買。”3月20日,海州區板浦鎮北門社區“代買代辦服務隊”隊員申華巧把生活物資和超市購物小票交到居民孫存柱手中。
疫情發生以來,北門社區針對居家隔離人員以及老弱病殘人員出行不便、采買不便等實際情況,專門組織黨員干部、回社區任職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員,成立疫情防控“代買代辦服務隊”,幫助群眾購買蔬菜、豬肉、牛奶等生活物資以及胰島素、護肝片等醫療物資,此外,還積極幫助群眾代辦接送住院家人回家等急事難事。
在北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代買代辦服務隊”隊員任婷婷正在詳細記錄著來電群眾的代買需求。據了解,該服務隊堅持統籌協調、相互配合,分別安排專人負責記錄群眾需求、外出采購物資、運輸物資上門,采取建立居家隔離群眾需求微信群、公布社區代買代辦員聯系電話、建立購買物品清單記錄表等方式,實現代買代辦服務規范化程序化,切實讓群眾安心放心暖心。
截至目前,“代買代辦服務隊”先后幫助群眾購買生活物資142件、醫療物資160件、解決急事難事103件,保障了群眾生活無憂。(徐譽寧 侍敏 武娜 陳兵 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