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云港市海州區洪門街道不斷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充分鏈接共駐共建單位的優質資源,共同推進“民生微實事”工作,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百姓的“煩心事”辦成“開心事”,確保資源整合聯得起,結得牢。
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 讓“辦實事”跑出加速度
“大爺,我們想把這一塊公共區域作為電動車集中停放及充電地方,您看您有沒有什么想法?”近日,洪門街道洪門社區工作人員正挨家挨戶征集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建議。化糞池新建或清掏、對電線網線管線進行入地改造、對樓內外照明燈進行更換等……三個月的時間,洪門社區共收到這樣的局部改造意見近40條。
聯合實施老舊小區亮化工程
為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居民居住品質,洪門街道聯合瀛洲集團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打造街巷靚麗、功能完善、適宜人居的亮化工程,街道征求居民意見列出改造“菜單”,并積極配合瀛洲集團對老舊小區內的違章建筑、私種小菜園、亂停車等問題進行整改,同時將小區業主意見逐條整理并報給瀛洲集團進行解決,這項民生工程讓小區居民紛紛點贊。
今年以來,洪門街道以街道“大工委”為核心,引導共建單位發揮資金、人才、場地、設施、信息等優勢,發動共建單位協同治理,充分發揮“一個黨支部一盞燈,一名共產黨員一面旗”的帶動作用,切實做到活動有載體、工作有抓手,助力基層治理“多元共治、全民共享”,著力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精準聚焦"急難愁盼" 點亮群眾的“微心愿”
“現在上下班舒心多了,之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新修了‘彩虹路’,既寬敞又漂亮,在智慧黨建平臺上寫下的微心愿終于實現了!”洪門街道新莊村村民蔣閩對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原先因連鹽及連徐高鐵建設,導致村道北片區環境臟亂差。街道城建部門和村委會在了解情況后聯合海州區交通局,提檔升級道北路1200米,打造彩色步道1500米,彩繪上墻,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如今的新莊村,從住宅外墻粉刷一新到鄉村小道鋪上瀝青,從花壇種滿樹木花草到停車位規劃有序,讓“老”居民過上了“新”生活。
新莊村聯合交通局打造“最美鄉村”
村委會運用好黨群服務中心“回音壁”的功能,針對居民的微心愿,積極與上級部門和共建單位對接溝通,本著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態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用實際行動踐行好黨史學習教育。社區大黨委通過“雙報到”,與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接納機關在職黨員作為志愿后備力量,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創共建為目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黨組織共建網絡。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居民走訪、創文創衛、疫情防控工作。并通過微心愿征集、結對幫扶等形式實現項目認領,為困難群眾、空巢老人等解決實際困難。
村企聯建 敲開百姓致富“幸福門”
村企聯建藕蝦套養項目
“現在在家門口務工,比以前在外省務工待遇還要好!”洪門街道洪門村村民許安麗高興地說。
近年來,洪門街道圍繞“村企發展互補、產業關聯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組織洪門村與4家企業結對共建,進行創業就業幫扶,在精準對接、精誠合作中實現鄉村和企業的“雙豐收”。通過流轉土地200畝,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發展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新型種苗培育基地、綠優藕蝦套養項目。利用毗鄰農產品市場區位優勢,推動建立了“互聯網+農產品”供銷新模式全面鋪開,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收益……讓失地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就業增收,增加農民收入。
洪門街道將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重點工作長期堅持,不斷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更好地發揮共駐共建單位的“聯動共建”作用, 共同譜寫共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黨建工作新篇章。(管嫻月 潘薪寧 陳雪美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