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銳冰 張晶晶 陳兵/文 牟進勇 樊曉姝/文)愛的力量,從未抽象。它是一次次具體的行動,是來自四面八方光熱的匯聚。今年,第十三季“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見證了這份力量的具象——66次有力的托舉,將困難學子們的夢想,穩穩托向一個可期的未來。
這托舉,源于走訪時堅定的腳步,源于陌生人雪中送炭的幫扶,源于老朋友常年來一直不變的牽掛,源于愛心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更源于社會大家庭的守望相助。每一次托舉背后,都有一顆熾熱和真誠的心。66名學子,70多萬元助學款,就是這個夏天最暖心的答卷。
感謝所有力量的來源,是你們,讓改變發生。
幫扶人數再創新高
66名學子收到71.41萬元助學金
昨日,隨著最后4名東海學子的學費解決,第十三季“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畫上圓滿句號。這一刻,數字有了溫度:66個青春夢想,71.41萬元助學款,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這不僅僅是一組數字,更是66個家庭黑夜中的光亮。今年幫助的學子中,有10人高考超過600分,39人突破550分,最高分達到640分,更有物理單科滿分的天才少年。每一份成績單背后,都是與命運抗爭的鏗鏘回響。
最后一批學子中,趙姜珊的故事讓人動容:自幼喪母,父親視力殘疾,靠著低保金和每月500元的伙食費,她以532分的成績叩開了平頂山學院的大門;李夢琪的父母離異、爺爺早逝,75歲的患病奶奶用每月300元的生活費,支撐她以561分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陳泰宇的父親工傷斷指、養豬夢碎,卻仍咬牙支撐兒子以533分考取常州工學院;76歲的奶奶在13畝桃林里一毛一毛地攢出大學路,李淼最終以500分考取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愛心從未遲到。江蘇帝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連云港分公司為趙姜珊點亮了求學路,資助其學費7000元;浙江愛心人士胡航瑜為李夢琪托起希望,資助其8700元;港城愛心人士薛嵐為陳泰宇鋪平征程,資助其8778元;劉保祥、市女企協和市慈善總會共同為李淼籌集2萬元助學金……還有徐大勇、伍家兵、李歡樂、李路遠等無數愛心人士,用溫暖之手共同圓了4名學子的大學夢。
13年助學路,10萬余公里跋涉。自2013年啟動以來,“微愛筑夢”已為453名寒門學子點亮前路,匯聚善款470多萬元。每一筆助學金都凝結著港城的溫度,每一次相助都見證著媒體的擔當。
微光雖小,終成星河;善行雖微,終達遠方。這個夏天,又有66名學子因為愛與堅持,得以奔赴山海,乘風破浪。
助學路上的感動
苦難之花在陽光下綻放
輪椅上的父親、隱瞞重病的母親、古稀之年仍在田間勞作供孫輩讀書的奶奶、年過七旬撐起全家生計的爺爺,還有那些一個人就是一個家的孤兒……每年七月,當大學錄取通知書飛抵港城,總有一條條崎嶇卻充滿希望的助學路被悄然點亮。
在“微愛筑夢”公益行中走訪的66個家庭里,我們見證了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瞬間:斑駁的墻壁被獎狀裝點成最華麗的裝飾,墻上“感謝拼命學習的自己”的字跡熠熠生輝,寫給天堂爺爺的信箋上淚痕未干,還有那位執意將喜糖塞進車窗的爺爺,用顫抖的雙手傳遞著沉甸甸的感激。
“我收到錄取通知書了!”7月的一個午后,贛榆班莊鎮陳洪爽村的農家小屋里,陳思羽的歡呼聲打破了夏日的寧靜。父親欣慰地望著女兒,目光卻不自覺地移向桌上并排擺放的遺像——那是再也看不到這一刻的爺爺奶奶。625分,華東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期而至,但8900元的學費卻讓這個與殘疾父親相依為命的家庭陷入了沉思。
這是今年“微愛筑夢”的第一篇報道,也是愛心的起點。12位素未謀面的愛心人士伸出援手,11500元助學金如及時雨般解了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
在這條助學路上,我們遇見了太多令人動容的身影:帶著母親“一定要考上大學”的遺愿,仲宇航以640分的優異成績奔向南京理工大學;身高一米六幾體重卻不足80斤的張紅玲,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夢想,最終被蘇州科技大學錄?。还嗄仙倌陝⒈筮€沒來得及讓奶奶看到蘇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不得不含淚送別這位用生命呵護他成長的老人;還有與病痛抗爭考上中國藥科大學的倪冬生、在失明爺爺的期待中考入泰州學院的徐中秋、住在鐵皮房和窩棚里仍堅持學習的陳泰宇和李雨晴……
雖然生活給予他們的起點各不相同,但這些學子們用不屈的意志書寫著同樣的答案:苦難從來不是終點,而是通向光明的必經之路。在滿墻的獎狀和寫滿勵志語句的便簽背后,是青春年華對命運最有力的回應。
正是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相信:再貧瘠的土壤,也能開出希望之花;再微弱的星光,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愛心跨越千里
助學隊伍半徑不斷擴大
今年,愛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來自非洲、浙江、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也積極參與。
其中,浙江的胡航瑜先生在去年實地走訪的基礎上,今年再度慷慨解囊,共資助17名大學新生13.65萬元學費、20名高三困難學生每人2000元,并繼續承擔去年5名學子的學費3.85萬元,成為今年捐資額度最高的愛心人士。
8月23日,胡航瑜先生專程趕赴港城,現場為42名學子捐贈21.5萬元助學金。他誠摯地對學子們說:“你們只需努力向前,學費的事交給我。若這一年你們始終保持優異,我定將繼續支持?!?/p>
陳哲光是福建福州人,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在非洲做工程。“小時候家庭情況也不好,我也是這么過來的,現在有能力了也想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标愓芄膺x擇資助今年考上泰州學院的徐中秋大學四年的學費。
愛心如潮,善行綿延。連云港國匯電力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喬飛持續傳遞溫暖,今年再度資助15名學子,捐贈總額達9.297萬元,比去年增加2.4萬余元,幫助范圍進一步擴大。
在今年助學啟動之時,連云港保祥寵物醫院院長劉保祥就捐出4萬元愛心款,并帶動身邊人一起加入到助學隊伍中?!拔业哪繕耸浅种院銏猿址瞰I。”這是劉保祥的真心話。
團隊的力量同樣令人動容:市慈善總會出資5萬元資助10名學子;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黨支部定向資助考入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鄭惠文同學6300元;市中心血站站長江榮帶領136名員工,共同為考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龐童謠同學捐助6009元;市女企業家協會也為3名困難女生送來1.5萬元學費支持……
此外,市農科院、連云港海事局、市機關工委、市委編辦、江蘇農擔連云港分公司、灌南縣黨史辦等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愛心人士紛紛獻出愛心。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韓猛也帶隊資助贛榆三名學子。
點點星光,照亮前行之路。熱心網友小星星、胡光、錢多多、周宜榴、玫瑰、兜兜等愛心人士日行一善,持之以恒;眾多匿名捐助者以“嚴先生”“高女士”等名字默默付出;年僅11歲的蒼梧小學五年級學生吳寅赫,也獻出了自己積攢的零花錢;李祥榮先生則堅持長期關懷,今年再助4名學子,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費。
更令人感動的是,愛的根系正向基層深處蔓延。今年,贛榆班莊鎮、灌南田樓鎮等鄉鎮主動對接本報,積極走訪并幫扶當地困難學子,讓溫暖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善意如漣漪般擴散
學子心懷感恩走向未來
感恩之心,如潮涌動。13年來,“微愛筑夢”不僅用善款為困難學子鋪平求學之路,更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愛與希望的種子。一批批受助學子不斷傳來成長的喜訊:有人在大學成為班級骨干,有人投身志愿服務發光發熱,有人在國家級競賽中勇奪獎項,有人成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早已步入社會的受助學子,如今正主動反哺公益、加入愛心行列,將曾經接收的溫暖持續傳遞。
“提筆寫下這封信時,窗外的陽光正落在書桌上。一年前的此時,正是‘微愛筑夢’和無數素未謀面的好心人,讓我這個曾為學費輾轉難眠的學子,真正踏進了大學?!比ツ昕既肽暇┽t科大學的王宏運在感謝信中這樣寫道,“這一年的成長,都源于那份沉甸甸的善意。為了回應這份溫暖,我把大部分課余時間都投入到志愿服務中。記得有一次,一個小女孩拉著我的手說‘哥哥,我以后也要考大學’——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自己。如今,我也終于成了別人眼中的一束光?!?/p>
今年走訪的66名學子,同樣心懷感恩、志向遠大:
“謝謝您和所有愛心人士,我一定加倍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將這份愛心延續下去?!?/p>
“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我會永遠銘記這份恩情。這束照亮我的光,終將由我傳遞給更多人。”
“我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每一份殷切期待。”
贛榆學子宋秋瑾的母親英冬梅也發來感言:“感謝你們的幫助和愛心,讓我終于能松一口氣,不再為學費日夜焦急。這份社會的溫暖,孩子一定會傳遞下去。我發自內心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微愛筑夢”最獨特的價值,在于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成長閉環:從受助、成長,再到真實的情感回饋與行動反哺。我們給予的不僅是經濟支持,更有持續的暖心陪伴與人生路上的守護,讓每位學子真切感受到“有人幫、有人疼、有人盼”的溫暖力量。
正如父母身患重病、以601分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常佳琦所說:“最觸動我的不是捐款數額,而是其中蘊含的真摯尊重。捐助者始終以平等姿態對待我們,讓我覺得這份幫助是對自身努力的認可。”
來自贛榆區班莊鎮的李彥慶,幼年喪父,由母親獨自撫養兄妹二人長大。今年她以563分考入南京財經大學?!拔艺媲懈惺艿搅松鐣鞣降臏嘏?,”李彥慶動情地說,“我永遠記得胡先生的話:‘施與受之間,不是單方面的憐憫,而是一種溫暖的傳遞?!磥?,我也要盡己所能幫助他人,讓善意如漣漪般不斷擴散?!?/p>
微光成炬,照亮前行之路;善行如雨,潤澤青春夢想。愿每一份被托舉的希望,終將成長為托舉他人的力量。2026,我們繼續前行!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