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列表頭部廣告一條

新聞 新聞> 綜合新聞

【向總書記報告 】江蘇生態文明建設五大成就表現亮眼

【連網】2013年以來,江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代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的“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拿出了一系列硬招實招。去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專門設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確立“1+3+7”攻堅戰體系并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聚焦突出環境問題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強力推進下,各地、各部門共同發力,江蘇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就。

環境質量改善快。在江蘇全省GDP增長71.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6.6個百分點的情況下,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34.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7.7個百分點;104個國考斷面優Ⅲ比例較2014年提高6.8個百分點,劣Ⅴ比例下降2.8個百分點,太湖治理連續11年實現“兩個確保”。

污染治理力度大。組織實施2萬多項重點治污工程,江蘇全省超低排放機組達7260萬千瓦、超低排放鋼鐵產能超過2000萬噸,城鎮污水處理能力超過1700萬立方米/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7.3萬噸/日,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95%,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能力超過160萬噸/年。

環境監管執法嚴。江蘇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累計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1萬件、罰款金額46.7億元;公安機關立案偵辦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689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126人。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指出,“江蘇省督察整改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

制度改革頻度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水環境“雙向”補償、環保信用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保“垂改”等一批制度改革在全國先行先試且不斷深化,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

社會共治氛圍濃。出臺環保公眾參與辦法,成立環保公共關系協調研究中心,建立環保社會組織聯盟,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累計建成國家生態市縣63個、國家生態工業園區21個,數量均為全國第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9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天目湖濕地公園  蔣文超 宋嶠 余萍攝

既要最強大腦,又要最靚顏值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頻頻引用詩詞贊江蘇美景,殷殷囑托江蘇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希望你們在率先、排頭、先行的內涵中,把生態作為一個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江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提供動力。近6年來,江蘇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諄諄教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環境美的新江蘇。

藍天碧水邳州美  張紅旗攝

緊扣“轉”,提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決定生態文明的水平。

蘇州,既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魅力十足的城市,也是全國工業強市。近年來,蘇州嘗試通過“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助推產業轉型,引來全國矚目。

2017年,蘇州依托工業大數據平臺完成首次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據此明確未來轉型升級指向:A類企業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要向A類企業要“質量”;B類企業是工業創新升級的主戰場,要向B類企業要“轉型”;C類、D類企業是騰退工業用地的主方向,要向C類、D類企業要“土地”。以“畝均效益”為標尺,加大對地方貢獻大、發展前景好、符合轉型升級導向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

去年1月1日起,作為江蘇全省第一個試點,蘇州實施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對上一年度認定的A類、B類企業調檔征稅。對C類、D類的企業,則通過“騰籠換鳳”實現存量優化。預期到2020年,每年實施低端低效產能淘汰和整治企業(作坊)1500家。

蘇州的探索,正是江蘇堅持“調高、調輕、調優、調強、調綠”發展理念的生動縮影。在江蘇,越來越多的地區主動探索綠色轉型,提升發展的“含綠量”。

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是位于長江中的一座洲島,近年來,世業鎮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關停所有沿江的砂石碼頭、船廠等企業,進行生態復綠,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同時,堅持不引進一家工業企業,全力做強生態旅游產業。

“鎮里發展很快,我期望總書記能再來世業鎮和先鋒村看看。”全國人大代表,世業鎮副鎮長、先鋒村黨總支書記聶永平表示,近年來,先鋒村致力于發展高效農業和旅游觀光產業,農民“錢袋子”鼓起來了,村集體資產也從2013年的20萬元增加到百萬元以上。

思路一轉天地寬。產業轉型、淘汰落后產能,為未來發展騰出空間。2017年至去年,徐州經濟開發區清理約400家“小水泥”“小磚瓦”“小煤窯”,騰出3000畝土地,保障投資150億元的協鑫大尺寸晶圓、100億元的中建材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

布局“新產業”,一批現代產業集群崛起,創新創業“最強大腦”加速集聚。無錫通過物聯網打開萬億級市場,常州密布天合光能、億晶光電等一批光伏龍頭企業,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智能制造企業1000多家。去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8.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2%。

主抓“治”,劍指突出環境問題

久雨初晴,太湖波光粼粼,碧波萬頃。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徐安碧是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土生土長的宜興人,他深切感受到“太湖水一年更比一年清”。

“宜興擁有48公里太湖岸線,在太湖治理上力度逐年加強。宜興全力建設‘生態保護引領區’,目的就是保護綠水青山,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徐安碧說。

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說,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唯有咬定目標干,才能打好、打勝、打贏,必須如期達標、全面達標、高質達標。

太湖的華麗轉身,是江蘇環境保護走向縱深的一幀剪影。2013年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江蘇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在環境保護上密集部署、強勢出擊。

2016年12月,作為主動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整改要求的“江蘇行動”,“263”專項行動在江蘇全面推開,兩年間取得明顯成效。去年,江蘇全省全社會煤炭消費量比2016年減少1800萬噸以上、關停化工企業1275家、畜禽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87.7%。民意調查結果表明,“263”專項行動總體滿意率逐年提升。

“我生在蘇南,喝著家鄉的水長大,深知水清岸綠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街道辦副主任汪蘇湘是3條鎮級河道的河長。“全鎮共有6條市區級以上河道、18條鎮級河道和38條村級河道。”談起熟悉的河道,汪蘇湘如數家珍:“每條河情況不一樣,必須科學精準治理。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家鄉的河流通過整治,水質持續提高。”

守護一方碧水,江蘇在全國率先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擔任省級總河長,全省5.7萬名河長湖長推動河湖治理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全國人大代表、省水利廳廳長陳杰表示,近年來,江蘇水環境日益改善,水生態逐步修復,水空間持續拓展,“江蘇將切實肩負為全國發展探路重任,全面推進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系統治水提質效,著力打造河長制湖長制樣板、生態河湖樣板、水管理樣板,為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創造更多江蘇經驗。”

一系列硬招實招,讓江蘇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去年,江蘇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國考斷面水質好于Ⅲ類的比例為68.3%,劣于Ⅴ類的比例為1%,均好于上年。

公園城市 揚州張晨攝

重視“建”,讓生態文明可感可知

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態建設。2017年,江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把“生態環境高質量”作為“六個高質量”之一,提出要下大力氣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江蘇建設得更加令人向往。

“潘安五月雨蛙鳴,璀璨榴花千里沁”,去年6月,江蘇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生態修復位列榜首。潘安湖濕地公園建成運營,不僅樹立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環境修復再造工程的典范,更成為全國采煤塌陷地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對采煤塌陷區整治的有益經驗,要注意總結推廣。

海安學生自制鳥巢  周強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生態文明,是可感可知的幸福指數。“如今,潘安湖變成濕地公園,引來很多游客,我有了工作機會,就從無錫回家鄉工作了。”90后姑娘朱雪寧,從來沒想到家鄉會成為濕地公園,更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游船駕駛員。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說,江蘇全省自然資源系統通過落實責任機制,將嚴格保護資源落到實處;通過開展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進一步加強國土空間管控;通過推進節約集約利用工作,進一步優化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實施國土生態修復,進一步改善國土生態環境;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在推進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積極成效。

走進占地85公頃的古黃河水景公園,岸上綠草如茵,水面飛鳥翔集。通過改造建設,宿遷現有城市公園綠地景觀超過100個。

江蘇省泗洪縣郵政分公司歸仁支局支局長殷勇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對家鄉的變化特別自豪:“宿遷水美、樹美、城更美,‘彩色城市’‘花園城市’是宿遷的新名片。宿遷市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9.97%、42.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27平方米。”

碧波蕩漾、青山朗潤,老街雨巷、絲竹悠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10萬平方公里的魚米之鄉一定能展現“最靚顏值”。

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鳥瞰 余萍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記者手記

高質量發展“綠”為底色

發展走在前列的江蘇,也較早地遭遇生態環境問題的困擾。見事早、決策速、行動快,江蘇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印證了這一點。

從制度之手出硬招到市場之手出實招,從產業之轉到環境之變,江蘇同心建設生態文明的實踐強信心、暖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全面向污染宣戰,推進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江蘇全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當下,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進入應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天目湖濕地公園  蔣文超 宋嶠 余萍攝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進入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們更要加大力度、做足繡花功夫來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小康,成色有綠;全面小康,底色在綠。我們更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勇毅前行,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的綠色,鋪陳為現實風景。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越往后越是“難啃的骨頭”,環境質量改善的難度更大,須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江蘇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只要咬緊牙關,持續努力,就一定能夠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春風又綠江南岸,綠色永駐新江蘇!江蘇正不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綠色,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交匯點記者 杭春燕 許海燕 吳瓊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应城市| 长岛县| 湘乡市| 江城| 清流县| 抚州市| 珠海市| 曲阜市| 土默特左旗| 聊城市| 玛纳斯县| 香港 | 宜川县| 安乡县| 安徽省| 安西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吉首市| 桃园县| 绥中县| 新宁县| 丘北县| 潞城市| 哈尔滨市| 平昌县| 贵德县| 新乡县| 南康市| 潮州市| 许昌市| 永丰县| 清流县| 佛教| 曲靖市| 清涧县| 沂源县| 宾川县| 舞阳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