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銳冰 陳兵/文 牟進勇/圖)在東海的兩個村莊,逆境與希望同時生長。東海縣山左口鄉,陳泰宇用533分高考成績照亮負債累累的家,父親工傷斷指、養豬夢碎仍咬牙支撐;青湖鎮桃園深處,李淼以500分延續家族求學火種,76歲奶奶在13畝桃林里一毛一毛攢出大學路。
兩個家庭,同樣背負債務與傷痛,卻用最堅韌的姿態托起年輕一代的夢想——他們以汗水為墨,以苦難為紙,寫下這個夏天最動人的篇章。
父親左手接了三根斷指
懵懂少年考上常州工學院
酷熱的夏季里,位于東海縣山左口鄉北石頭村的一處簡易鐵皮房內,住著陳泰宇一家。“住在這里12年了,原本是想養豬的,結果發生豬瘟,賠了30多萬。”陳泰宇的父親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13年前,陳泰宇的父親干活時受傷,左手斷了三指,打鋼筋固定,又從其他部位植皮到手上,當時就花了3萬多元。那時,54歲的父親正是家庭的頂梁柱,也是經濟收入的來源,誰知發生意外,一切都跟著變了。
后來,為了養家糊口,陳泰宇的父親打算養豬,并貸款30萬元,準備大干一場。誰料發生了豬瘟,豬都死了,賠得一塌糊涂,至今還有不少欠債。“左手做了兩次手術,等于殘疾了。現在手指都是彎曲的。”
因為家庭困難,陳泰宇的母親在廠里做水泥管生產,不料今年4月也受傷了,現在也找不到活。一家人靠借錢維持生計,雖然不是長久之計,可是也沒有其他辦法。
“姐姐學習是不錯的,但她后來出去打工了。”陳泰宇說。現在,姐姐結婚了,和姐夫也沒有固定工作。
今年,陳泰宇533分考取常州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我是班級數學課代表,高考數學考了103分。報考志愿第一是選財務與會計專業,現在上的工商管理專業是調劑的。”
暑假在家,陳泰宇了解了學校情況,準備申請減免部分學費。同時,他還想打零工掙生活費。畢業后考慮先就業,幫助家里還還債務,減輕父母的負擔。
賣桃奶奶供出兩個大學生
李淼考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國道旁,東海縣青湖鎮打磨塘村李淼家的桃園攤前,幾筐鮮桃靜靜陳列。若有行人駐足,76歲的李奶奶便從院子里走出,賣點桃維持生計。這十三畝桃林,是爺爺留下的唯一遺產,如今卻成了這位老人供養三個孫輩的全部希望。枝繁葉茂的桃園深處,幾間簡陋小屋便是他們的家,屋內昏暗雜亂,唯有墻上密密麻麻的獎狀,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家庭最堅韌的榮光。
今年高考,李淼以500分考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護理學專業,小姑娘的心中,有一個白衣天使的夢想。
命運的風暴一次次席卷這小小的屋檐。李淼的父親病逝后,母親也離開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很少聯系三個孩子;爺爺撒手人寰后,生活的重擔全然壓在了奶奶瘦削的肩上。她吃力地打理著桃園,微薄的收入維系著全家生計。談及今年收成,老人布滿溝壑的臉上愁云難散:“桃子收成還可以,可從早到晚賣不動,價格也上不去。” 一毛錢一毛錢攢出的學費,是奶奶用日復一日的辛勞,在桃林深處為孩子們艱難開鑿出的求學之路。
桃園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這家人沉默的奮斗。姐姐李悅前年考入南京醫科大學,靠微愛筑夢助學團隊才湊齊第一年學費;今年暑假,她僅在家停留十幾天便匆匆返校投入課題。李淼則在縣城表哥的水晶店打工,姐妹倆甚至未能多見幾面。職高在讀的弟弟也在燒烤店忙碌,暑假的每一分錢都凝結著汗水。兩個姑姑偶爾的資助,是寒夜中一點微弱的爐火,然而,真正支撐這個家的,是奶奶在桃樹下的汗水,是孩子們在打工路上奔波的腳步,是那沉默的、貫穿命運裂隙的堅韌本身。
?
在高考的戰場上,李淼未能完全發揮出三年苦讀的積累。她略帶遺憾地說:“今年高考發揮不好,只考了500分,比平時至少要低10分。” 這分數背后,是無數個清晨五點即起的苦讀,是宿舍熄燈后仍堅持在集中學習室奮戰到深夜的身影。姐姐的經驗指導,是她在學海迷途中的航標燈。
最終,李淼選擇了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的護理學專業。談及未來,她眼中閃爍著超越年齡的清醒與堅定:“一方面是就業前景好,將來能減輕家庭負擔;另一方面,也是喜歡這個專業,想當一個白衣天使。” 面對高昂的學費,憂慮是真實的,但她的目光更投向遠方:“路在自己腳下,只要肯攀登,希望會實現。”
●陳泰宇大一開學費用:8778元。
●李淼大一開學費用:22000元。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