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烽火淬煉的大地 海陵反“蠶食”戰役的時空印記


(□ 張文華 張守忠)磨山,位于東海縣石梁河鎮界埃村,地處蘇魯交界處。山的南側,巍峨的抗日烈士紀念塔在松柏掩映中肅然挺立,塔身東側記錄著楊慶福等123位海陵獨立團的戰士,西側記錄著樊彥英等87位地方民兵。磨山烈士陵園內埋葬著310名烈士,其中就有在海陵反“蠶食”戰役中犧牲的100多名烈士。

跟隨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張新坤的步伐,沿著山路登頂,石梁河水庫的萬頃碧波盡收眼底。8月,正值葡萄豐收的時節,山下的村莊里果香四溢,“蘇北吐魯番醉美石梁河”的標語在陽光下閃爍。

然而,東海這片富庶安寧的土地,曾在1942年的秋天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斗爭———海陵反“蠶食”戰役。這場戰役,不僅保衛了抗日根據地,更向抗日軍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證明了敵人是虛弱的,日本侵略者的兵力分散且嚴重不足,偽軍戰斗力薄弱且情緒低落,為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蠶食”之困

鐵蹄下不屈的脊梁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封鎖隴海鐵路后,原東海縣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1941年8月,鐵路以北地區成立海陵縣。海陵縣南臨隴海鐵路、東接海州敵占區、西依馬陵山、北連山東臨沭縣和郯城縣。1942年的海陵縣,正被一張無形的網越收越緊。這片連結華中與山東根據地的紐帶,成了日偽“治安強化運動”的眼中釘。

東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講解員彭路介紹:“1942年8月,日偽以叛徒楊步仁的偽別動隊為主,開始對海陵進行‘掃蕩’與‘蠶食’。”日軍像貪婪的蠶蟲,以“今天占一地,明天奪一城”的戰術,從沙河到桃林鎮,在兩三個月間安設了16個據點,鐵絲網與炮樓構成的封鎖線,正一點點吞噬著新生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彼時的羅莊,還不是如今溫泉鎮里“古城羅莊”牌樓下的安寧村落。惡紳的莊園里,叛徒李振東帶著偽軍筑起碉堡,與日軍的“堡壘政策”遙相呼應。他們以據點為巢,小股部隊時常竄出搶糧抓人。在橫溝、韓家湖等地,“防共自衛團”的旗幟下,反動地主強征槍支與壯丁,特務們則利用叛徒與青幫勢力,在鄉間散布“日軍不可戰勝”的謠言,甚至試圖組織“秘密維持會”,妄圖以“以華制華”的毒計瓦解民心。

彭路說:“最艱難的時候,海陵根據地從8個區縮水到僅存1個羽西區和半個末山區。獨立旅的戰士們在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的夾縫中輾轉,一個月內轉移34次。”“糝子煎餅就胡鹽”的口糧里,混著槍膛里的硝煙味;“粗布軍衣露著肩”的寒夜里,他們仍在草垛間研究夜襲路線。但馬陵區的群眾把給日軍送糧草的扁擔藏進地窖,參議員楊鳳鳴不懼敵特的“通緝令”,帶著鄉親們在夜幕中破壞敵人的碉堡地基———這片土地的骨頭,從未被鐵蹄壓彎。

翻邊之戰

烽火中的民心向背

1942年10月底,澇枝村的油燈下,八路軍教導2旅政委符竹庭的手指劃過地圖。窗外,幾支小部隊正借著月色偵察敵據點,他們帶回的情報顯示:日偽雖據點密布,但兵力分散,偽軍士氣低落———這正是羅榮桓“翻邊戰術”要抓住的要害。

“短短6天時間,16個據點被拔除,600余名偽軍被俘,200余敵偽被斃傷。”張新坤是界埃村人,看守磨山烈士陵園已有17年,他自小便聽村里的老人講烈士們的故事,說起海陵反“蠶食”戰役,他如數家珍。

(上接第一版)1942年11月,八路軍教導2旅第4團第3營、第6團一部和第57軍獨立旅、友軍第111師以及海陵地方武裝力量,像一張網,悄然罩向那些罪惡的據點。羅莊的戰斗在暮色中打響。11月3日傍晚,教導2旅第4團、第57軍獨立旅第1團第2營和海陵地方武裝的戰士們先以政治攻勢喊話,卻換來了叛徒李振東的囂張挑釁。戰士們推著土炮上前,炸藥包在圍壕上炸開缺口的瞬間,突擊隊踩著鹿砦的碎片沖鋒,經過7個小時的激戰,偽大隊長尹玉琢以下60余人繳械投降。

橫溝據點的攻克則藏著戰術的智慧。11月4日首次攻擊未果后,部隊連夜調整部署,次日便突破防線,全殲200余名偽軍。停埠、東安的敵人望風而逃時,群眾中開始流傳“111師全來了”“教導2旅全來了,還有騎兵大隊、炮兵大隊………”的消息,這些虛實交織的輿論,成了比槍炮更有力的武器,讓新浦、牛山的敵偽援兵不敢輕舉妄動。

韓家湖的炮樓早已化作田埂上的泥土,但那場攻堅戰,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11月6日,教導2旅第4團第3營面對四角碉堡、明暗火力點交織的防線,先以炮擊打開缺口,又在打援部隊擊退敵方援軍后展開攻心戰。團政委吳岱的逼降信穿過硝煙,半小時后,3個炮樓升起白旗,160名偽軍走出據點。

海陵軍民以“翻邊戰術”的靈活,打出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11月中旬的祝捷大會上,參議員楊鳳鳴胸前的紅花與群眾送來的豬肉,映照著同一個信念:侵略者可以占領據點,但永遠攻克不了人心。

勝利之光

打破神話照亮未來

勝利的喜訊傳來,群眾殺豬宰羊慰勞子弟兵,《大眾日報》專門發表短評慶祝大捷,軍民召開盛大祝捷大會,共同見證這一振奮人心的時刻。此后,海陵軍民乘勝擴大戰果,開展強大政治攻勢,深入敵占區宣傳抗戰必勝的道理;同時恢復新區工作,獎勵反正偽軍、鎮壓漢奸、表彰有功人員,為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海陵反‘蠶食’戰役的勝利,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它有力配合了沂蒙軍民的反‘掃蕩’斗爭,成功保衛了海陵和濱海根據地,更重要的是,它以鐵的事實證明了日軍并非不可戰勝。”談起這場戰役的重要性,東海縣黨史專家張守忠說。戰役中,日偽兵力分散、偽軍戰斗力薄弱且士氣低落的致命弱點暴露無遺,而我軍通過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配合、軍事打擊與政治攻勢結合,以迅猛攻勢粉碎了敵人的陰謀,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信心。

磨山烈士陵園的松柏,年輪里記著1942年的硝煙,也記著此后八十余年的變遷。這片曾被碉堡分割的海陵縣,如今已是聞名世界的“水晶之都”———亞洲最大的水晶集散中心里,每天有上萬名商人穿梭,晶瑩的晶體折射著現代商業的繁華。全國70%的穿戴甲產自這里,那些女工指尖流轉的亮片,與當年婦女們為部隊縫制的布鞋,有著同樣細密的匠心。

石梁河鎮的夏天,總是被葡萄的甜香浸透。“醉美石梁河”的標語牌旁,果農們忙著將裝箱的葡萄搬上貨車,他們腳下的土地,正是當年反“蠶食”戰役中戰士們激戰過的地方。磨山山頂眺望石梁河水庫,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或許還沉睡著當年的彈殼,但如今更醒目的,是水庫滋養出的萬畝良田。

磨山烈士陵園的紀念碑前,這片烈士長眠的土地上,葡萄藤正把根須扎得更深。這或許就是最好的告慰:當年他們用血肉守護的“不讓一寸土地淪陷”的誓言,如今正以另一種方式生長———是水晶的剔透,是葡萄的甘甜,是羅莊村牌樓下乘涼老人臉上舒展的皺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浦城县| 崇明县| 沁源县| 加查县| 黄浦区| 桂东县| 万宁市| 桃园县| 江津市| 胶州市| 和平区| 九寨沟县| 汨罗市| 沧州市| 新竹县| 利津县| 南岸区| 兴化市| 大埔县| 运城市| 泌阳县| 曲水县| 阿拉尔市| 洛宁县| 孝昌县| 贵阳市| 安陆市| 东海县| 怀集县| 龙州县| 蓬莱市| 友谊县| 棋牌| 尖扎县| 长治县| 通道| 鹰潭市| 怀来县| 电白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