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文 通訊員 趙治菘)近日,共計290輛從鄭州圃田站裝車發出的鐵路運輸商品車運抵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鐵路裝卸場站,這也是該場站成功接卸的首批鐵路商品車,為連云港主港區出口商品車提質擴容開辟了新路徑。今年上半年,以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中歐班列為主體的“兩基地一班列”運營質效穩中有升,在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支點、提升陸海聯運樞紐能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面提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能級,促進沿線各地區協調聯動發展”部署要求,夯實合作根基、拓展合作領域、打造合作亮點,全面深化與共建國家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以“兩基地一班列”為載體,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定不移服務推進全市開放發展大局。
兩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地的首個實體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歷經11年發展,已經成為連接中亞與太平洋的重要物流樞紐。今年1至6月份,基地和東門無水港完成集裝箱運量31.14萬標箱,同比增長3.1%。截至目前,基地已穩定了中亞—連云港—日本、東南亞、韓國、歐美等國家地區的過境運輸大循環運輸格局,形成14種過境核心貨種,鐵合金、鉀肥、鉛鋅錠、溫石棉等過境貨量居全國前列。
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同步發展。上半年園區物流量達3941萬噸,同比增長15.4%,建成6個海外倉,并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建汽車零配件分撥基地。“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鐵路快速通關模式的實施范圍,持續優化運輸流程和線路設計,為區域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明軍介紹,園區已貫通“公鐵河海”立體運輸網絡,未來將強化多式聯運降本增效,推動海外倉與高標倉一體化運營,創新物貿聯動模式。
中歐班列領先優勢持續鞏固。上半年,連云港累計開行國際班列467列,過境業務量占全國40%。中歐班列網絡布局持續優化,形成5個口岸、6條精品線路的國際運輸體系,覆蓋亞歐100多個站點。連云港—徐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成功獲批,躋身全國14個國家級集結中心行列,樞紐地位顯著提升。連云港口岸單位積極推廣“鐵路快速通關”模式,疊加應用無紙化轉關作業,充分釋放中歐班列運力。實施全時段“預約查驗”等便利化舉措,確保貨物即到即查,進一步提高班列通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