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兵 通訊員 周大慶)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治理欠薪決策部署,市人社部門以數字化治理為抓手,全力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建設,通過“數據賦能+機制創新”,構建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為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保駕護航。今年以來,平臺已累計處置欠薪預警信息1077件,為全市農民工織就了一張“安薪無憂”的護薪網。
三色預警 打造智慧監管“新模式”
今年以來,市人社部門在全市推廣開發區建設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打造“安薪無憂”新高地的經驗做法,并牽頭制定《平臺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和《平臺工作機制》,打通住建、人社等多部門數據壁壘,5月份率先實現平臺與實名制管理系統對接,開始試運行,6月份健全完善平臺運行機制并正式上線。平臺集成施工許可、人工費撥付、工資保證金、工資專用賬戶管理等核心數據信息,設置“紅橙黃”三色預警機制,對工資支付異常情況實時動態監測、分級分類處置,推動欠薪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變。
實戰應用 跑出欠薪治理“加速度”
平臺正式運行以來,累計觸發紅色預警278件、橙色預警100件,預警解除率達63.7%,平臺欠薪預警初見成效。7月初,市人社局聯合市住建局開展專項業務培訓,組織百余名基層骨干圍繞平臺操作、欠薪處置等開展“技術+實務”演練,進一步提升基層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同步建立“交辦—處置—督促—反饋”閉環流程,強化欠薪實時動態監管。今年6月,開發區預警平臺管理人員發現園區內某在建工程項目存在人工費撥付不及時足額、工資代發人數及金額偏低等問題,同時觸發多條預警。區各職能部門按平臺工作機制,迅速聯動響應并啟動對項目參建各方的“三級約談”機制,督促加強勞動用工管理、積極籌措資金、補足人工費差額和農民工工資。項目參建單位按要求及時補足了人工費差額并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有效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欠薪事件。
長效治理 構建權益保障“共同體”
據悉,市人社部門將重點實施三大提升行動,首先是監管擴面行動,即運用“大數據篩查+網格員走訪”模式,將零散工程、偏遠工地納入平臺動態監管,實現預警監控全覆蓋;其次是質效提升行動,重點對超期未處置預警加強跟蹤督導,實施“雙督辦”(部門督辦+紀委督導),打通治欠痛點、堵點,進一步提高預警處置效率,確保欠薪隱患早發現、早化解;最后是功能優化行動,探索打通“連護薪”欠薪投訴舉報平臺與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的數據通道,增加欠薪舉報投訴即時推送功能,打造“預防-監控-化解”一體化治理體系。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持續以平臺建設為抓手,壓實屬地監管責任、行業主管責任和支付各方主體責任,讓農民工“勞有所得”更有保障,為全省欠薪治理提供“連云港方案”。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校對 徐蕾 審核: 曹銀生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