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久久激情视频久久_日韩欧美一二区_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logo

連云港灌云農民田恒銀捐贈抗戰功德碑


(記者 史衛平)一通刻于1932年的功德碑,其主人胡文臣在抗戰初期曾率部參加連云港保衛戰,后犧牲于抗日戰場。石碑先是遺落民間數十年,后被灌云縣四隊鎮興五村村民田恒銀埋于自家菜園保護起來,今年4月9日,這通埋藏了44年的石碑被他捐贈于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市文保所),“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石碑被文保部門收藏,那是它最好的去處。”

這通石碑為青石材質,碑身高230厘米、寬98厘米、厚19厘米。邊框刻53個“回”文圖案,框內豎刻“除暴安良”4個大字,楷書,字徑30厘米,上首刻“財政部淮北鹽務稽核分所稅警第三區相卿胡區長德政”,落款為立碑時間和“葦南北二十鄉民眾公頌”。碑座為元寶狀,正面下方刻“流芳百世”4個字。

“這位‘相卿胡區長’,大名胡文臣(1889年-1938年),字相卿,天津楊柳青人。”長期研究本地石刻、曾編撰出版《連云港金石圖鑒》的市文保學會專家顧問封其燦介紹,據史料記載,胡文臣家境貧寒,出身于武術世家,自幼繼承父志,精通武術,中學畢業之后入伍當兵,1929年,任國民黨財政部淮北鹽務稽核分所稅警第三區區長(中校),駐防龍王蕩(包括現在灌云縣四隊鎮、同興鎮、圩豐鎮等區域)。

據地方志書記載,龍王蕩以前盛產蘆葦,從清政府開始,為了開發利用,從同興往東直至海灘沿車軸河兩岸劃片管理。“河南、河北各有10個隊,分別稱為南一隊、南二隊……北一隊、北二隊……”今年76歲的四隊鎮興五村村民田恒銀告訴記者,早年間“南北二十隊”這一片統稱“龍王口”,“據我父親在世時講,我家所在的地方,河南岸建龍王廟,河上架木頭大橋,河北成為繁華集鎮、交通要道。”

當時淮北鹽務稽核分所稅警第三區也設在此。由于龍王蕩一帶匪患肆虐,胡文臣部奉命緝匪,同時嚴厲打擊非法販鹽、偷鹽。1932年,當地老百姓在“龍王口”大街為他立了一塊功德碑,派專人看護。“石碑揭幕那天,胡文臣親自剪彩,派人抬著笆斗在街上撒洋錢(銀圓),我父親也去看熱鬧、撿洋錢。”田恒銀說。

據《連云港抗戰志》記載,1938年3月,國民黨淮北稅警部隊(地方鹽警武裝)奉命改為游擊第八軍,接守云臺山地區,胡文臣為第三總隊上校總隊長,駐防東陬山。1938年5月,日軍在海、空火力配合下在連云港強行登陸,被守軍擊退。當年9月,胡文臣率部移防云臺山前線,參加了大桅尖保衛戰。因“守土有功”,并晉升為少將。如今,在連云區東陬山西坡的藏軍洞里,還保留著胡文臣于1938年8月留下的一首詩刻:倭寇犯我海疆,飛機到處逞強;為免轟炸殃及,依山筑室避將。

1938年11月,胡文臣奉命率部至泗陽增援被日軍所困的抗日軍隊,后又奉調堵擊由徐州東犯之敵,途中遭伏擊,終因敵眾我寡而犧牲,時年50歲。日軍占領灌云“龍王口”后,燒了街口木橋,推倒了胡文臣的功德碑。

1962年,石碑被當地生產隊用于建隊房。直到1981年,土地包產到戶,隊房拆散。當時任生產大隊民兵營長的田恒銀認為此碑應該有價值,“小時候就聽大人講過,胡文臣是好人,尤其在抗戰初期多次率部抗擊日寇,最后血灑戰場,應該把石碑保護起來。”后來他花了些錢,請了20多人把它拖運回家,埋于自家菜園邊上,不讓任何人動它。

一晃44年過去了,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田恒銀想起了這通石碑,他一直敬佩胡文臣的事跡,深知石碑的重要價值。經與封其燦等人聯系磋商,決定將它捐贈給市文保所收藏。他請人用挖掘機挖開菜園,將石碑起出。4月9日,石碑被運至市文保所,市文保所向他頒發捐贈證書,表達對他長期保護文物的感謝。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西平县| 大渡口区| 西丰县| 汝阳县| 汉川市| 陆河县| 康平县| 龙江县| 于田县| 大姚县| 忻城县| 星座| 蓬溪县| 桐庐县| 尼玛县| 运城市| 桃源县| 定日县| 宜良县| 桦甸市| 治县。| 榕江县| 凌海市| 井冈山市| 丹寨县| 铜陵市| 梁山县| 怀来县| 乌拉特后旗| 扶风县| 洮南市| 镶黄旗| 桂林市| 龙游县| 陇南市| 金堂县| 台州市| 北流市| 腾冲县|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