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袁春梅 劉振 高秋月 營燕)2015年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累計上漲1.8%,漲幅較2014年的2.4%回落0.6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漲幅最低的一年。然而,CPI如此“溫和”,為何百姓還是感覺生活壓力大呢?
去年CPI漲幅降至“1字頭”
近日,筆者從市統計部門拿到了2015年的CPI漲幅統計表,盡管各月同比指數震蕩運行,年末漲幅攀升明顯,但是全年CPI漲幅僅有1.8%。具體來看,2015年CPI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1.3%、1.9%、2%、1.4%、0.9%、0.9%、1.8%、2.2%、1.6%、1.5%、2.8%和2.8%。
市統計部門相關負責人李福健分析,2015年年初價格水平溫和開局,2月、3月受春節因素影響,推動CPI漲幅有所擴大;4月至6月,因翹尾因素逐步減弱,加上鮮菜、雞蛋等部分食品價格走低,拉動CPI漲幅回落;7月、8月蔬菜、豬肉等食品價格走高,拉動CPI漲幅再度攀升;經歷9月、10月的連續回落,11月、12月受天氣轉冷影響,鮮菜瓜果等主要食品價格走高,又推動CPI同比漲幅繼續維持在2.8%的全年高位。
“全年CPI漲幅不僅重回‘1字頭’,也迎來了6年來的新低值。”李福健介紹,自2010年開始,港城CPI漲幅一度擴大,2010年CPI漲幅達3.5%,2011年更是高達4.9%,2012年至2014年都維持在2.3%左右,而去年CPI漲幅回落至1.8%。
公眾感受為何與CPI有距離
“你看看現在市場上,有幾樣菜的價格是低于6元每公斤的?普通的娃娃菜都得7元每公斤!”家住海州區延南社區的楊女士表示,每逢節日,菜價都會上漲,冬季的蔬菜也是貴得讓人心疼。
CPI降至1.8%,呈現出“低、平、穩”的特點,但這顯然和老百姓的直觀感受存在不小的距離。李福健解釋,CPI是一個平均的綜合指標,它反映的是眾多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程度,而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對經常性消費項目的價格漲跌感受更強烈。
“去年鮮菜和豬肉價格是上漲的,但是雞蛋和鮮瓜果的價格是下降的。”李福健介紹,因為消費者普遍有“看漲不看跌”的心理,很少有市民議論水果降價了,卻會對豬肉漲價格外留心。
另外,對于百姓所說的生活壓力大 ,李福健表示,這有很多是CPI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CPI只是反映價格總體水平的相對變動情況,而價格本身的高低、消費的總體水平,是CPI不能反映的。例如,在教育支出方面,如果學雜費、課本費等價格不變,就對CPI沒有影響。但是名目繁多的鋼琴班、舞蹈班、英語口語班,肯定會給普通家庭帶來巨大的支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