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經濟在緩慢復蘇中艱難前行,江蘇外貿卻以一串亮眼的數字交出了一份逆勢增長的“答卷”。今年上半年,江蘇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81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高于全國2.3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總值的12.9%。這份成績單不僅彰顯了江蘇經濟的強勁韌性,更折射出中國開放型經濟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戰略定力與創新智慧。
推動結構優化,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升”。在總量增長背后,江蘇外貿的結構性調整尤為引人注目。機電產品作為出口主力,以1.3萬億元的規模貢獻了69.1%的出口份額,印證著江蘇制造向“江蘇造智”的轉型。更值得關注的是,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33.9%,成為拉動增長的新引擎。海關為新能源產品定制的“申報-檢驗-放行”全流程服務包,正是政策與產業協同創新的縮影。
注重開放協同,實現外資與民企的“雙輪驅動”。外商投資企業以1.32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貢獻了全省46.9%的貿易額。這一數據背后,是江蘇深耕開放型經濟的深厚積淀。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外資集聚區,通過“研發-生產-營銷”的全鏈條布局,不僅帶來資金與技術,更通過技術溢出效應提升本土產業鏈水平。與此同時,民營企業以1.25萬億元的進出口規模緊隨其后。這種“外資引領、民企跟進”的格局,既保證了貿易規模的穩定性,又為創新發展注入了活力。
把握絲路機遇,共建“一帶一路”的“江蘇方案”。上半年,江蘇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39萬億元,增長9.5%。從太倉港首航土耳其的中谷黃海輪,到連云港成為中亞最便捷出海口,江蘇正以“絲路電商”為紐帶,重塑貿易版圖。中歐班列與跨境電商的融合,更催生了“班列+直播帶貨”的新模式。連云港贛榆電商基地通過班列進口商品直播銷售,單場銷售額突破百萬,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生動注腳。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江蘇外貿的“航船”,正以5.2%的堅實增長為坐標,穩健駛向更深藍海。這份半年報,不僅是一組數字的勝利,更是中國經濟在變局中開新局的生動注腳。當“江蘇制造”的航船駛向更廣闊的海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開放型經濟大省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自信與擔當。(祝其)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