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凌晨1時3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據悉,火箭飛行約18分鐘后,將探測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轉移軌道。此后,探測器太陽翼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繼探月、探火后,中國人在浩瀚星宇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天問二號開啟“追星”之旅的喜訊傳開,億萬人民為中國航天又一次壯舉縱情歡呼,標志著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正邁得更穩更遠。
探索浩瀚宇宙,探求未知奧秘。透過媒體報道可知,天問二號任務設計周期10年左右,主要任務目標是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取樣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也就是說,此次天問二號,會將天問一號完成的“環繞、著陸、巡視”再向前推一步,一次性完成“繞落回”。值得一提的是,天問二號將開創性地采用觸碰、懸停、附著三種不同的采樣方式,后兩者都是國際上沒有先例的,“走鋼絲”般的新技術能提高采樣成功的可能性,有望采集到不同類型的樣品,如星壤、礫石、石塊等,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再立新功。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屈原的《天問》馳目騁懷,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作為我國行星探測工程的重大專項任務,天問二號承載著中國人對宇宙的夢想與好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測新征程。看飛天而去、叩問蒼穹的天問二號,從火箭點火到小行星樣品返回地球,或將持續兩年半時間,而整個任務或將持續近10年,表明中國人向著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人類認知的新邊界,發出了又一次“天問”。?新征程上,承繼古代先哲的深邃思索,天問二號開啟“追星”之旅,顯示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進入太空的雄心壯志,這種為科學探索而進行的“問天”之舉,更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創新的重視和長足考量。
夢想無垠、步履不停,中國航天在挑戰中前行、重壓下突破,不斷向著星辰大海的更遠更深處進發。時間的指針撥回1970年,老一代航天人在工業基礎薄弱、人才資源匱乏、設備設施落后等條件下,依靠自己,克服萬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進入21世紀,從天問一號火星“首秀”,到天問二號開啟“追星”之旅,中國航天人以“日積跬步”的創新與積累,向著浩瀚深空不斷求索,揭開了更多宇宙奧秘。特別是在實施天問二號任務的過程中,將驗證并突破微重力小行星采樣、高精度自主導航與控制、超高速再入返回等關鍵技術,必將為我國邁向航天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一次次發射令人振奮,一項項成就令人驚嘆,回望中國航天走過的不尋常的征程,我們不僅奏響了中國航天太空探索新樂章,也收獲了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豐富啟迪。新時代新征程,以天問二號開啟“追星”之旅為奮斗新起點,保持“十年磨一劍的韌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奮勇拼搏、再接再厲,中國人逐夢蒼穹的畫卷定會更加壯麗動人、漫步太空的腳步將會更加自信從容!(蘇宇)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