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夯實農業基礎,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我國人口眾多,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事關國計民生。我們要挽起“褲腳”、戴上“蓑笠”、推動“犁鏵”,“松土翻田”“提壺澆水”,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探究獨特“豐產密碼”,為今年播種栽秧做好充分準備,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秉h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若都“非農化”“非糧化”,賴以吃飯的家底就沒有了,就會“吃不飽”“吃不好”。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飯碗,量與質都很關鍵。要“保數量”,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織密耕地保護網,推行節約集約用地和農田連片整治,優化管理布局,實現耕地規?;N植。要“提質量”,保護黑土地、治理鹽堿地,加強土壤改良和治理修復,宣傳法律法規政策,強化農民耕地保護意識,培育“良田沃土”。
“種優則糧豐,糧安則民安。”習近平總書記在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時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狈N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國人“舌尖上的安全”。若長期依賴種子進口或種子品質低劣,就會“受制于人”,沒有“定價權”就沒有“話語權”,隨時可能“斷糧”。要從源頭上“育好種”,整合優勢資源,做大做強生物育種龍頭企業,促進全國種業交流交易,建立生物育種聯盟和創新聯合體,突破種子創新關鍵核心技術。要在過程中“管好種”,搭建種子信息監管平臺,教育培訓增強農民法治意識,提供產權保護法律援助,規范種子市場經營管理,實現種源優質自主可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绷暯娇倳浽诤邶埥疾鞎r強調,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配套推廣先進適用科技和高端農機裝備。當前,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產業化程度欠缺、科技支撐力不夠等“大而不強”問題仍然存在,是農業發展的“瓶頸”。農業機械化、科技化作為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關鍵要“軟硬兼施”求突破。要提高“硬實力”,加快核心科技研發和創新,精準播種、智慧灌溉、高效收割,提高成果轉化率。要優化“軟實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等方式,鼓勵中小型農戶挑起“金扁擔”,集成推廣應用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模式,注入創新活力。(伍琳)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