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懷詩
日前,據連網報道,今年我市將新增公積金繳存職工4萬人。其中,非全日制工作的進城務工人員、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新市民群體將成為關注重點,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這對于新市民群體來說,無疑是個讓人聞之欣喜的好消息。我市對新市民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積極探索,也反映出公積金制度在不斷進步。
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為國家法律規定的重要的住房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強制性、互助性、保障性等特點,其初衷主要是為改善中低收入階層住房條件,解決廣大工薪階層買房難問題。隨著新型城鎮化日益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留在城市,成為“新市民”,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添磚加瓦,他們理應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基本住房保障的權利。
可是長期以來,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對象一直是行政企事業單位在職職工。新市民群體卻無法繳納公積金,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也成了無法實現的夢想。如何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讓公積金制度的“陽光”照耀到新市民群體,尤其是有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群體,成了當前公積金部門亟須解決的問題。
此次我市探索建立新市民公積金制度,猶如讓新市民群體吃了“定心丸”,可以盡情憧憬今后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當然,新市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著與一般繳存職工不一樣的特點,比如工作流動性比較強等,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探索建立新市民公積金制度時,盡量從多方面考慮,為其“量身定制”一套兼具實惠與實用性的政策,并強化異地轉移平臺建設,增強公積金政策對新市民群體的吸引力。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盡可能地為新市民群體提供靠前服務和保姆式服務,減少新市民辦理相關業務的跑腿次數,有效提升服務效率。
常言道,安居才能樂業。隨著新市民納入公積金保障范圍被提上日程,期待今后還會有越來越多“接地氣”的舉措,讓公積金制度真正惠及更多新市民群體,讓他們能夠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