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近日,我市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市委書記項雪龍在會議上提出了我市產業發展的兩個疑問:產業強市如何實現“立”?怎么體現“強”?并總結了我市創新經濟四個不足:水平不高、總量不足、要素不足和科技服務力度不足。針對兩個疑問和四個不足,記者走訪了企業和相關部門尋求破解之道。
改革開放四十年,連云港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收緊、原有動能的衰退,支撐連云港高速發展的力量被削弱。然而,區域發展不進則退,連云港發展同樣如此,如何完成新舊動能轉換,讓連云港產業強市之路越走越寬。
產業優勢究竟在哪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高質量的產業作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就是空轉、空換。連云港要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就必須明白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究竟在哪里?需要什么樣的產業?答案要從全球科技革命發展趨勢和自身特點兩個維度尋找。
5月16日,一個關于《成立市臨港石化產業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發展辦公室的通知》的文件印發。根據文件顯示,這三個辦公室職能是大力推進全市重點產業發展,協調解決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三個辦公室分別設立在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和市科技局。
這步棋的布局表明我市已經清晰了城市產業發展重點。5月18日上午,我市召開市臨港石化產業發展辦公室第一次會議。隨后召開了新醫藥、新材料產業發展辦公室會議,對今年的工作進行部署。專家表示,這是我市第一次在市級層面成立重點產業發展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成立將實現三個利好,首先,統籌全市資源,為三大產業發展聚集資源、人才、政策等發展利好。其次,有助于優化全市產業項目布局,破解重點產業集中度不足、企業分散、產業鏈條不強等問題,打造企業集中度高、產業鏈式發展新格局。再次,這三個辦公室成立為我市今后五十年發展確立了增長極。
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感嘆地說,連云港只要將優勢發揮到極致,就會形成強大競爭力。石化、醫藥、新材料在我市都是具有一定優勢的產業,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如何讓優勢更優
突出重點和特點,方能從激烈的區域競爭中闖出一條新路。不妨以石化和醫藥為例———
石化產業是我市正在大力發展的臨港產業支柱產業,占規模工業比重超過20%,目前我市擁有的百億企業中,新海石化和盛虹石化均來自石化行業。與此同時,我市還是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中化國際、東華能源、衛星石化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央企、民企聚焦我市。從全國大格局看,國內石化產業進入調整期,沿江沿海石化產業進入整合期,低端石化產業逐漸退出市場,中高端石化產業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從國際格局看,能源安全重要性提升,石化產業作為重要戰備和民用資源的重要性顯現,特別是具有獨立自主生產能力的石化企業布局加快。因此,連云港將石化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較為適合。
如果說布局石化產業是為了今天,那么醫藥產業布局就是為了明天,是我市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連云港市全國醫藥創新潮流之地,全國醫藥創新前20強,4家企業在連云港。然而長期以來,連云港醫藥產業短板、問題也非常突出: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只見高原不見高峰,只見企業難見集群等問題依舊存在。
全球經濟發展進入了結構性調整期,新一輪全球競爭蘊含著搶抓先機的機遇。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要加快優勢產業三化融合步伐:首先,加快“工業化+信息化”,讓連云港優勢產業插上“光速”翅膀,加快信息技術在石化產業環保、安全、技術領域滲透,構建同世界接軌的石化產業體系和建設一批達到世界標準的石化產業企業。其次,加快“工業化+新技術”,推動醫藥產業攻關全球和全國關鍵性技術難題,打造連云港高峰級企業,塑造連云港創新形象。再次,加快“工業化+服務化”,推動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服務經濟市場開拓,推動連云港優勢產業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
怎樣做好兩大文章
因為歷史的局限性,連云港的發展曾一度迷茫,跟風追逐產業、園區經濟同質化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都曾經讓連云港產業發展走過彎路。專家坦言,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根本還是對產業的宏觀設計缺乏系統化思維,僅局限一地一時之利,缺乏長遠眼光。要想解決整個問題,關鍵是將“無中生有”和“有中出新”兩篇大文章做好,建立開放、融合、先進、豐富的產業體系。
在連云港做好這兩篇大文章的企業典型并不少,恒瑞醫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恒瑞醫藥最初就是做紅藥水,為了尋求發展的出路,企業主動到北京購買異環磷酰胺藥方,這步“無中生有”讓企業效益快速增長,集聚了創新的資本。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創新恒瑞的名號打響,恒瑞醫藥又祭出了“有中出新”的法寶———進軍原研藥領域,并陸續推動了4個新藥上市,構建了仿創結合,創新為主的企業產品線,有力支撐企業發展。
一個企業尚且如此,連云港這座城市更加要做好兩篇大文章,建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支撐企業新一輪發展。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坦言,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港城優勢。當前,城市之間競爭是此消彼長,如果我們用低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難以實現后發先至。連云港發展產業必須放眼世界,胸懷全球,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以高水平引領高發展,從而有力實現產業崛起。要建立科學的產業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