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最近,央視《謝謝了,我的家》一炮打響,紅遍神州。家庭、家教、家風成為熱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起高度重視,家國情懷進入新時代。
這一節目為何引起強烈共鳴?家是心靈港灣,國是至高尊嚴。家長里短折射大智慧,只言片語透著真性情,嚴父慈母恩深似海,兄友弟恭情同手足,直抵內心深處。朱和平、周令飛、汪朗、楊晨、李昌鈺、譚孝曾等嘉賓和主持人談出心經,時光瓶裝滿承前繼后、激勵后輩的錦言。
新時代家國情懷背景深廣。家風不是私事,與黨風政風民風社會風氣聯系千絲萬縷,有著因果關系。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家風,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習近平不僅在蘭考盛贊焦裕祿的家風,還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習近平就是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實踐者,他孝順長輩的故事耳熟能詳。去年11月,新聞聯播的一個鏡頭刷屏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習近平會見全國道德模范代表時,當看到93歲的黃旭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全國模范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中間,再三邀請兩人在總書記身邊坐下。這是他尊老的家風使然,同時也詮釋了何為中華傳統美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理相通,自古而然。
新時代家國情懷旨深意遠。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君子之道,無遠弗屆。獨行快,眾行遠。耕可致富,讀可修身。這些名言警句,均富含哲理。朱和平把“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牢記心間,不僅家庭行穩致遠,也對社會做出貢獻。魯迅孫子周令飛,不為家中名人所累,做到獨樹一幟。汪曾祺兒子汪朗受到愛的教育,也把愛傳給下一代。楊晨、李昌鈺、譚孝曾等無不受到良好家風熏陶,同時艱苦卓絕奮斗,奠定了在社會上的地位,也佐證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深刻含義,與《記住鄉愁》傳遞的信號異曲同工。家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東方文化淵源深厚,國學大師季羨林曾預言: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時代。實踐證明,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對于解決世界性難題不可小覷,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今日家國情懷已被賦予新意。
新時代家國情懷重在實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是一種文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最好的傳承是文化傳承。隨著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家國情懷也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成為奮斗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偉大事業需要偉大實踐,也需要創新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潮流,被稱為我國新四大發明的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拓寬了視野,帶來全新變化。打撈傳承家國情懷與突出創新實踐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廢。進而以身許黨、以身許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沖破執政“周期律”束縛,避免“三大陷阱”,走上永續發展大道。
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新愿景。家和萬事興,國強幸福多。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家庭大聚會必將促進傳統文化交流繁榮,也給新時代家國情懷注入新動能。 (王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