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徐黎一)日前,我市為美術館第二展廳舉辦了開展儀式,吸引了諸多美術愛好者前往。對此,筆者感到欣慰,因為,這不僅代表著一座城市對于文化藝術的尊重,提升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更能撬動整個城市的品位,從而帶動市民文化素質的一次又一次提升。筆者以為,一座城市不僅需要高樓林立,更需要這些提升軟實力的藝術場館。
現實生活中,美術館、音樂館等總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感。一方面,受欣賞水平的限制,在人們內心產生一種較遠的距離感。另一方面,工作節奏的加快,使人們忙于工作和生活,無暇顧及參觀美術館這類的精神領域。兩相結合之下,這些藝術場館若束之高閣,而沒了欣賞之人,即便再好的場館也將漸漸失去生命力。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要在全社會形成重視精神文化生活的氛圍。好在當下,我市的文化戰線,包括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都在響應號召,積極舉辦相關的活動,諸如婦聯與相關單位共同舉辦的“書香家庭”活動。筆者以為,這樣的活動既有利于形成社會氛圍,更給予愛書者一個平臺,是展示的平臺也是相互交流的平臺。今年國慶期間,我市的各個景區,包括連云港老街、灌云博物館等地都將文化活動提升到重要的位置,這也是形成全社會注重精神文化氛圍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手段。
其次,要想辦法延續藝術館的生命力。很多城市,特別是法國、德國一些城市的藝術館都是游客必去的目的地,有些甚至自身就是世界聞名的旅游目的地。原因就在于這些藝術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藝術館的生命力、吸引力上想辦法,做文章。讓他們擁有更多、更新的文化元素,從而不僅能夠吸引市民多次前往,也能讓其成為外地游客到連的主要目的。眼下,很多市民到外地旅游,特別是親子旅游,都喜歡在目的地中加入美術館、科技館乃至圖書館,這既顯示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愈發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部門,建造藝術場館時,應當在體現藝術性的基礎上,努力挖掘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愛好的人的需求,將這些元素進行提煉總結再造,使得這些場館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