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進口食品不僅捧紅了“洋奶粉”,也將進口蜂蜜送上了一條迅速提高身價的黃金大道,并以高價位、高姿態迅速搶占了我國蜂蜜線上線下市場。事實上,進口蜂蜜質量狀態近年來良莠不齊,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產自新西蘭、美國等地的進口蜜不合格情況時有發生。另據業內人士表明,進口蜂蜜保健功能實為“鏡花水月”,建議消費者切勿盲目深信“神奇療效”。
“神效”進口蜂蜜國內熱銷 質檢總局:44批次不合格
通過對北京市內多家大型商超的走訪,新華食品發現進口蜂蜜正逐漸擴大占領蜂蜜專柜區域,其中新西蘭、澳洲進口蜂蜜的價位多在100~300元之間,比國產蜂蜜平均高出100~200元,商超工作人員表示以麥盧卡蜂蜜為主的進口蜂蜜品牌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當一位正在購買進口蜂蜜的女士被問及為何選擇百元價位以上的麥盧卡蜂蜜時,她表示,“聽說”麥盧卡蜂蜜能排毒、養顏、殺菌、鎮痛、解熱、減肥……
此外,新華食品在淘寶搜索“進口蜂蜜”時發現,共計有4.27萬商品在售,規格大小不一,售價也是參差不齊,便宜的在20元左右,貴的則要上萬元,甚至出現18000元/瓶(700g)的“天價”蜂蜜。不少賣家在產品介紹中打出“美容”、“養顏”、“滋補”、“養生”、“保護心腦血管”、“解毒潤燥”等宣傳字眼,對進口蜂蜜產品的“神效”進行夸大宣傳。而買家評論也均表示就是青睞能“養生”的進口蜂蜜,貴一點也沒關系。
進口蜂蜜熱銷,無非是因為眾多消費者看重其品質以及功效,然而國外的蜂蜜真的都那么可靠嗎?
據近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2015年11月份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可以發現有9批進口蜂蜜被檢不合格。無獨有偶,截至11月,2015年共計有44批次進口蜂蜜被檢不合格,原產地多來自新西蘭、美國、哈薩克斯坦等地區,不合格主要原因為菌落總數以及嗜滲酵母計數超標。所幸,以上問題蜂蜜在入境口岸實施檢驗檢疫時被發現,并都已依法做出退貨或銷毀處理。
“我們的環境中到處都是微生物,食品自然很難逃脫微生物的影子。質檢總局定期公布抽檢信息提示不合格產品,其實就是促使消費者對進口食品有更客觀的認識:原來進口食品也有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也會有不合格食品。”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研究員阮光峰如此表示。
阮光峰說,由于蜜源、運輸儲存等問題,國外蜂蜜同樣有風險。“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通告有消費者在國外購買了杜鵑花蜂蜜中毒,原因是杜鵑花蜂蜜中天然的梫木毒素。所以,不要迷信國外的蜂蜜會更好。”
阮光峰說,菌落總數、嗜滲酵母菌等抽檢項目是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標,用以指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污染程度,指示菌超出相關標準限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不合格產品導致人群健康問題的風險程度,但可以間接反映出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環節衛生狀況的優劣。
無需追求進口 進口蜂蜜保健功能并不神奇
事實上,一些進口蜂蜜除了質量有待考察外,其宣稱的“神奇功效”也值得我們質疑。
以長期暢銷的新西蘭麥盧卡蜂蜜為例,因其含有獨特的“獨麥素”(UMF,即麥盧卡因子)活性抗菌物質而被譽為新西蘭“國寶”。傳說它是新西蘭原住民毛利人數百年來的天然草藥,可制成鎮痛解熱劑、感冒藥及消毒水,對人體有益。和其他蜂蜜不同,麥盧卡蜂蜜根據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分為各種等級,用“+”號來表示,一般有5+、10+、15+、20+……活性成分越高,價格則越高。賣價雖貴,但因其宣稱的藥用價值,消費者仍趨之若鶩。
麥盧卡蜂蜜與國產蜂蜜相比,真的營養價值更高嗎?對此,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表示,與槐花蜜、棗花蜜、桂花蜜采集方式相同,麥盧卡蜂蜜是從麥盧卡花采集而釀的蜜,主要區別在于是采集的花源不同。但因麥盧卡蜂蜜含有的雜質(比如蛋白)跟其他蜂蜜有些不同,所以在黏度、外觀、風味等方面有一些特別之處。
“麥盧卡蜂蜜跟其他蜂蜜一樣,抗菌成分主要是過氧化氫,也就是‘雙氧水’,且不是其特有成分,不同蜂蜜或許也含有其他抗菌成分。”云無心說,宣傳蜂蜜的功效是銷售中的普遍現象,并不意味著只有那種蜂蜜含這項功能,其他蜂蜜就會遜色許多。
此外,他還表示,實驗證明因過氧化氫等抗菌成分的存在,使得麥盧卡蜂蜜在外用涂抹傷口的時候有一定抗菌效果,但口服功效則缺乏權威證據支持。
在科學界,蜂蜜究竟對人體有多大藥用價值一直存在爭議。“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蜂蜜并沒有什么令人稱道的優勢。它的主要成分是糖,能占據蜂蜜的80%以上,除去糖與水,其他成分不到1%。”云無心表示,從營養成分組成的角度來說,蜂蜜實際上是一種熱量高、營養高度單一的食品。